“和朋友約好了來商場逛逛,順便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日前,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人才市場的綜合現場招聘會上,畢業生小尹進場不久,就與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滿意地離開了招聘現場。
這場招聘會由越城區總工會主辦,吸引近60家企業參會,推出就業崗位1821個。“我們將普法宣傳和現場招聘結合起來,既送‘崗’又送‘法’,精準服務高校應屆畢業生。”越城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浙江各級工會始終將穩就業、促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全鏈條推進、高質量服務、品牌化打造,完善工會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升工會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化水平,努力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崗位供需匹配
在一次調研中,舟山市總工會了解到舟山市魚山綠色石化基地急需電工、焊工,部分職工剛剛畢業,實踐經驗不足,在操作中也常常遇到各類難題。舟山市總立即組織市總勞模工匠服務隊來到該基地,開展4場電工技能培訓班,累計惠及270人次。“參加了培訓,我對技能提升更有信心了。”夏亮亮是該基地的一名煉油電修副班長,他表示,精準化培訓有助于自己更快適應數智化煉油電修崗位。
2023年以來,舟山各級工會推進訂單式的就業技能培訓方式,圍繞高級電工、起重機操作、網絡程序、保育等領域開展培訓。截至目前,開展培訓班76期,培訓1200余人次。同時,與16家院校(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每年為各企業定向輸送3000余名頂崗實習生,助力培育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舟山工會的舉措并非個例。為搭建就業橋梁、提升就業成功率,浙江各級工會組建了基層就業信息員隊伍,定期開展用工調查,采集企業用工需求,實施求職人員動態跟蹤服務并建立就業服務電子檔案,分析研判求職人員就業意愿、就業狀況和技術技能等,并通過微信公眾號、數字工會平臺等多種方式定向推送,向求職者推薦個性化崗位。
與此同時,浙江各級工會還開展了各類就業培訓,助推人崗相適。已入職一家傳媒公司、成為電商主播的厲朗佐就是這一舉措的受益者。去年,厲朗佐為找工作發愁時,收到了海鹽縣總工會發來的短信,邀請他參加電商直播技能培訓。沒想到培訓結業不久,他就被當地一家傳媒公司錄用。
“我們開展職業(工種)培訓3500人次左右,已幫助2200人實現轉崗分流,人崗匹配度比較高。”海鹽縣總工會副主席胡海峰介紹,近年來,縣總工會在助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上發力,一方面對有求職需求的職工進行精準“畫像”,分門別類投送培訓信息;另一方面與企業用工需求、業態發展需求相對接,開展定崗培訓、用工輸送。“兩方面一匹配,‘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問題能得到一定緩解。”胡海峰說。
打造“一站式”就業服務
線上線下融合發力,是浙江工會深化職工就業保障服務的另一項舉措。浙江各級工會面向轉崗待崗職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積極搭建“零距離”招聘就業服務平臺,為求職者和企業提供線下招聘會、線上直播送崗、網上面試等服務,并結合招聘活動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從業對接、職業培訓、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就業服務。2023年,浙江各級工會共舉辦招聘會2900多場次,為109萬人次提供就業服務,幫助4萬多人次實現就業。
今年年初,嘉興市總工會舉辦了“勞模工匠直播帶崗”活動。勞模工匠們走進直播間,分享成長故事,介紹各自崗位的技能需求和所在行業特點,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指明方向。直播還“趁熱打鐵”穿插了嘉興當地企業的線上招聘環節,讓應屆畢業生可以崗位“求解”和工作“求職”實現一“會”通辦。
這場直播,讓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2024屆應屆畢業生吳湘燁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在收看了直播帶崗后,她向奧華電氣投出了自己的簡歷。“我非常慶幸能夠通過觀看直播帶崗了解崗位要求,獲得更多的擇業機會。”吳湘燁告訴記者。
在溫州,工會則把招聘會送進了夜市。一場連續2天的“夜市招聘”吸引了40余家溫州知名民營企業參與,招聘對象以外來務工人員、登記失業人員、困難職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提供崗位5300多個。
“我正在實習,看到這次招聘信息后,打算來現場試試,沒想到能和企業一拍即合,不僅專業對口,還因為有相關經驗得到了餐飲部主管的崗位。”在溫州阿外樓度假酒店有限公司的攤位上,來自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的安云珍成功獲得了她的心儀崗位。
安心工作,權益有保障
“讓職工就業有崗位只是第一步,如何通過工會的服務,讓他們能安心工作、權益有保障同樣重要。”浙江省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感謝奉化總工會及時給我進行了心理輔導,現在我能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了。”在奉化工作的職工小李說。原來,小李入職公司不到一年,就接連遭遇了企業效益下滑和身邊多位同事離職。這讓她對自己的職業選擇十分焦慮,整夜失眠。無助之下,她通過奉化工會的“奉化蒲公英”公眾號求助。在看到小李的信息后,寧波市總工會心理咨詢講師林新梅為她進行了心理輔導。
“目前為止進行了三次,小李的狀態有了很大改善。”林新梅告訴記者。據介紹,奉化區總工會每年組織80場心理健康講座,走入企業為職工答疑解惑。
在浙江,類似的職工心理關愛項目已在各地普及。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工會發起、組織的關愛舉措,提升職工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在維權服務方面,浙江工會不斷健全勞動關系狀況定期監測機制,落實勞動關系月報制度,整合勞動關系信息員(調解員)隊伍,做好勞動爭議預防預警、研判和處置化解工作,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深化勞動爭議調裁訴聯動化解機制,推進區域性工會勞動關系調處工作室建設,積極開展工會法律援助。2023年以來,浙江各級工會新建企業工會勞動爭議調解組織4313個,新增勞動關系調解員10878人,共調處案件4718件,調解成功率達72.76%。
圍繞職工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浙江工會充分發揮能級工資集體協商基礎作用,推動產業工人以技提薪。2023年,浙江全省共簽訂能級工資集體合同2.3萬余份,覆蓋企業2.8萬余家,惠及職工超過354萬人。(本報記者 鄒倜然 本報通訊員 曾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