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出臺,北京市社保中心對五項社保繳費基數進行相應調整。
知道君(xjb-jingshier)昨日從北京市社保中心獲悉,2018年社保繳費工資的基數目前已經確定為8467元,這一數字比2016年的7706元上漲了8.99%。社保繳費工資基數的上限定為25401元,即上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8467元)的300%。
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怎么定?
根據市人社局、市統計局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2017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101599元,月平均工資為8467元。2016年度這一數字分別為:全市職工平均工資92477元,月平均工資7706元。
有關部門告訴知道君(xjb-jingshier),職工平均工資指標是有關部門制定社會保險征繳標準,計算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制定最低工資標準以及確定人身損害司法賠償等的重要依據,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切身利益。
目前,北京市已實現社會保險制度全覆蓋,個體工商戶及靈活就業人員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并按照職工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確定社會保險繳費標準。
按照社保繳費基數的相關規定,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按照市社保中心公布的數字,2018年的繳費工資基數上限調整為25401元。
以養老保險為例,如月收入為30000元,即高于25401元這個上限,那個人繳費比例和單位繳費比例都不能按照30000元作為基數來計算,而只能按照上限25401元計算。簡單說,就是收入過高,不能繳得太高。因為人社部明確,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記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另外,按照北京市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下限,按照北京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確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下限,按照北京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確定。
也就是說,以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60%作為繳費基數的,其繳費工資基數為5080元。以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40%作為繳費基數的,其繳費工資基數為3387元。
個人繳納是否會“水漲船高”?
北京市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的上漲,致社保繳費基數上限、下限的上調,這是否意味著繳納的社保基數一定有變化,繳的社保費用會更多?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并不一定是這樣。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的基數是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職工繳費的基數是自己的工資。當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月平均工資60%的,則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
當然,各地也有更具體的繳費下限規定,如北京市養老保險的下限即為月平均工資的40%。
可以算一筆賬,如果一個北京職工的月薪3100元,這樣他超過了2017年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的下限(7706的40%),但是沒達到2018年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工資的下限(8467的40%)。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費率為8%,那他2017年每月應繳的養老保險為248元(實際工資3100元的8%),2018年應繳的養老險則為270.96元,增加了22.96元。
不過,這位負責人也表示,社會平均工資的40%,是一個地方大多數勞動者能夠達到的。絕大多數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員工,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繳納社保的。
靈活就業人員費用有何變化?
知道君了解到,北京市人社局還明確了個人委托存檔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月繳費金額。相關數字都比2017年有所提高。
以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的,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693.4元、失業保險費101.6元。
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的,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016元、失業保險費60.96元。
以月平均工資的40%作為繳費基數的,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677.4元、失業保險費40.64元。
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人員,月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203.22元、失業保險費6.77元。
基本醫療保險方面,不享受醫療保險補貼人員,個人月繳費為414.9元;享受醫療保險補貼人員,個人月繳費為59.28元。(北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