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4月“三北”地區投資減速 老產能急需跟上新需求)
本報記者 定軍 實習生 張小欣 北京報道
今年前4個月,北方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放緩。
其中,新疆、內蒙古、天津、寧夏、北京、陜西、吉林、甘肅投資額增速同比均為負數。黑龍江、河北等地投資增速也比較低。
這些地區工業投資,特別是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與南方很多地區投資增速及制造業投資仍快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在包括西北、華北、東北的“三北”地區,基礎設施投資也在放慢。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研究員張世賢指出,“三北”地區工業整體偏重型化,大部分地區技術創新沒跟上步伐。傳統產能存在過剩,新需求較大的高技術領域產能短缺,從而面臨投資增速放緩的問題。
“總的說來是北方投資的市場供給結構與需求跟不上,很多地方創新投入不足,舊的產能沒市場,有市場的產能難以提供,投資放慢是必然的。”張世賢說。
北方投資增速為何放慢
目前,全國的投資增速有所趨緩。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0%,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個百分點。
這在“三北”地區體現更明顯。2017年,吉林、山西、北京、寧夏、天津、內蒙古、新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是正數,但是今年同期全部為負增長。
青海、黑龍江去年1-4月增速分別為11%、5.3%,今年前4個月增速分別為6%、2.1%,降幅為一半以上。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所所長于光軍認為,北方地區投資減速并不意外,因為目前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大背景下,政府難以像過去那樣輕易籌集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在產業領域,北方地區社會資金投資也不足。
于光軍表示,當前北方地區都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發展新經濟,但傳統的產業生產能力過剩,新經濟還不能填補空白,這就產生了斷檔期。“有些地區過去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快,現在政府資金投入少,增速就下來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西部地區投資增長7.2%,增速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投資增長3.4%,增速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不過,東北地區投資加快,主要來自遼寧的拉動,排除遼寧后東北地區投資仍放慢。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指出,北方地區一些能源為主的重工業領域投資慢,導致整個投資增速降低。另外,北方在工業領域裝備制造業比重大,這與南方以消費性制造業比重大的情況不一樣。
工業領域需避免大起大落
有地方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人士調研發現,大項目投資少、企業資金鏈偏緊等因素,都對下一步的工業增速造成影響。為了避免出現工業大起大落,需要穩住存量,在提高“增加值”上狠下功夫,培育增長點,下大力推動項目加快投產達產,做大增量。
目前三北地區投資增速放慢,需要高度重視工業項目,特別是一些高新項目發展不足,這種情況甚至在京津地區也存在。
1-4月,北京投資增速下降12.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4億元,下降46.3%,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02.7億元,下降46.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518.7億元,下降9.4%。
天津1-4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21.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6.8%,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6.4%。
張世賢認為,這涉及到投資結構問題,中國對芯片等高技術產品需求大,但是類似行業為什么投資慢,可能涉及到深層次原因。因為這些領域投資風險高,國有資本體制僵化,民間資本感興趣但缺乏資金。
“高技術領域投資還需要有人才配套,沒有人才引入新技術的話,技術很難更新,容易被淘汰。”張世賢說。
陜西在西部地區屬于研發投入比最好的地區,也面臨工業投資放慢的問題。今年1-4月,陜西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9%,較1-3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9.2%,回落1.2個百分點。
于光軍指出,一些高新技術等新經濟領域的投資額不可能太大。一個基礎設施大項目投資額可能有上百億,但是一個大數據投資項目大概在幾億或幾十億。
此外,目前工業投資放慢,特別是制造業投資放慢,還有投資成本高的因素。例如土地成本提高,部分制造業已經很難在大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