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措施的密集亮相正推動剛滿五周歲的新三板“整裝”再出發。
從“分層、交易、信披”制度改革三箭齊發,到“三類股東”問題首次明確,新三板改革穩中求進,將激發市場活力;從五年前的“小舢板”到如今掛牌企業突破1萬家,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5%,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穩步提升;從立足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到如今初步形成多元化直接融資體系,新三板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塔基”功效漸次發揮。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稱,新三板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流動性不足、定價功能難有效發揮等問題,期待在差異化發行交易制度、分類監管制度等方面出臺更多的“制度紅利”。
完善“多層次”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自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2013年1月16日正式揭牌運營以來,五年間,新三板的市場規模和覆蓋面快速擴大,多元化直接融資體系初步形成,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塔基。“新三板掛牌對小微企業的示范效應非常明顯,很多企業解決了融資、股權激勵、股份轉讓、品牌等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為繹說。
目前,新三板是全球上市(掛牌)企業數量最多的證券交易場所。來自全國股轉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與總市值分別為11630家和4.94萬億元,分別是市場初建時的33倍和90倍。行業覆蓋從初期的12個行業大類發展至覆蓋全部89個行業大類;地域覆蓋從四個高新園區擴大至境內所有省域;地級市覆蓋超過90%,部分掛牌公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其間,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創新經濟的功效充分釋放。掛牌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占比為95%;掛牌公司研發創新驅動、高成長特征顯著,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在60%以上,戰略新興產業占比為25%。2016年,掛牌公司研發投入合計622.30億元,同比增長10.78%,其中研發強度在5%以上的公司達5266家。
更為重要的是,新三板市場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并購功能。從股權融資來看,普通股股票融資金額從2013年的10.02億元增至2017年的1336.25億元,五年來共有5540家掛牌公司完成8620次股票發行,實現普通股融資4087.42億元。從引導民間資本來看,目前創新投資基金(VC)、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持股的掛牌公司數量占比超過60%。據清科統計,2016年以來,大多數VC/PE投資的項目通過新三板實現退出。
“從管理人結構來看,政府產業基金、企業并購基金、PE/VC等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呈加速入場的態勢。”光大證券研究報告稱,新三板場內的資金性質逐漸從“短錢”過渡到“長錢”,從“股票交易”過渡至“股權投資”。
從融資的用途來看,掛牌公司融資主要用于生產經營。根據明確披露融資目的的公告,融資用于生產經營的占93%,用于收購資產、股權激勵、做市等目的合計占7%。
此外,企業掛牌后不斷提升規范治理水平、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審貸和監督成本。截至目前,已有5800余家掛牌公司通過銀行推出的專項金融產品,獲得貸款逾5000億元。
孕育“新動能” 支持創業創新發展
除了融資服務,新三板還被寄望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為中國經濟新引擎的培育提供土壤。“分層制度更加完善可為未來進一步的分層打下良好基礎。未來可能會推出一個精選層,就像美國納斯達克的精選市場一樣,這可為中國培育像微軟、蘋果這樣的偉大企業。”東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首席新三板研究員黃琳說。
業內人士稱,創新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尚未盈利的企業缺乏直接融資渠道,新三板通過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制度改變了這一困境。數據顯示,掛牌企業融資中,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占66%,戰略新興產業融資占37%;1109家尚未盈利的企業通過新三板實現股票融資,占融資企業家數的20%以上。
從并購重組來看,截至2017年末,掛牌公司累計披露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1002次,交易總額1526億元。同時,上市公司收購掛牌公司日益頻繁。
此外,掛牌公司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提高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累計激勵8100多人次。目前,核心員工持股的掛牌公司約為1500家。
“新三板市場發展目前也面臨一些困境,需要政策組合拳。”在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看來,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前期出臺的措施長期影響比短期影響更大,將較大地影響新三市場的定價能力和資源配置功能。
改革“再發力” 期待更多制度紅利
市場對新三板未來的改革充滿期待。證監會副主席姜洋15日表示,將完善新三板分層和差異化發行交易制度。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跟蹤和評估制度實施情況,為后續改革措施的推出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15日起,新的交易制度上線,新三板正式告別盤中協議轉讓,進入競價交易時代。“長期看,這將有利于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價格平臺。”諸海濱說。
黃琳認為,新三板發展需要有完善的“頂層設計”,有很好的制度設計,明確企業預期,讓企業愿意留下來“綻放”。她建議,進一步放寬對掛牌公司融資的要求,適時推出精選。同時,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提高市場活躍度。
諸海濱建議,進一步分層,把一些從不需要資金卻在市場上瘋狂融資的企業剝離出來。此外,給小微企業一個更方便的融資制度安排,在信息披露和監管等方面實施分類管理等。對于交投低迷的現狀,他認為,要明確針對創新層公司的更精準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明確解決“三類股東”問題的細則。
在發行機制改革方面,光大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境外市場的經驗顯示,交易功能良性運轉離不開發行端對股權的分散,發行制度或是新三板改革的一個突破方向,創新層發行機制改革或在今年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