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后起之秀的新三板市場,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已經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著獨特的市場作用。”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周道炯日前在出席“投融中國行科技金融扶貧論壇暨第二屆新三板文化節開幕式”時表示,未來新三板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周道炯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探索發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市場規模取得了快速發展,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有3000多家,新三板企業達到1萬多家。二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覆蓋了中小企業板、股權交易中心,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市場管理機制日趨完善,市場定價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的分析能力進一步增強,創新業務進一步完善。四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日益增強,促進了經濟發展,主要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的上市,改善了公司的經營結構。五是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作為后起之秀的新三板市場已發展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道炯認為,新三板市場經歷了從“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到現在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發展過程。2013年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揭牌運營;同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進一步鞏固了全國股轉系統作為全國性公開證券市場的法制基礎,明確全國股轉系統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境內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過主辦券商申請掛牌,公開轉讓股份,進行股權融資等。新三板開始擴容至全國,并實現井噴式發展。
“2014年8月,千呼萬喚的新三板正式開始實施,整個新三板市場迎來了新的氣象,流動性大大增強。到2017年12月,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公司總股本達到6756億元,其中流動股本為2416億元。5年時間,新三板市場可謂百花齊放,行業覆蓋度越來越高,掛牌分布范圍越來越廣,機構參與類型越來越多,不難看出,未來的新三板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周道炯說。
“從2014年成立到現在的井噴式發展,可以看出企業對于股權投融資市場的極大需求。”北京證券業協會理事長、北京證監局原副局長姚萬義在此次論壇上指出,中國有500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對GDP的貢獻率占60%,稅收占50%,解決就業占85%,所以,要挖掘新的動能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定要在創業創新的中小微企業中尋找。而新三板市場是廣大投資機構的藍海,也是股權投資的資源和保障。
姚萬義說,在市場制度建設方面,新三板市場這幾年一直在不斷補充和完善,特別是競價機制的提出和交易制度的改革,將給新三板帶來更大的轉機。
中國證監會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黃運成在“全國股轉系統改革與未來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分析了我國資本市場的三大趨勢:一是民營上市公司現已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主體,這一趨勢只會加強,不會削弱,新三板企業中有90%都是民營企業。二是隨著上市公司規模的擴大,相對控股是一種控股模式,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也是必然選擇。三是推動民營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發展環境、行業選擇、公司治理、資本結構和收購兼并。
黃運成對參與股轉系統的機構和投資者提出以下建議:要抓住機遇,積極推進,規范運作,行穩致遠,選準行業,打造高端,立足當前,志在長遠,專利資本,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