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11月通脹水平雖有放緩,但總體通脹率仍保持在10%附近,處于歷史高位水平。
雖然能源在領漲多個月后顯示出明顯下降的勢頭,但食品通脹依舊大幅攀升。11月,食品、酒精和煙草價格上升了13.6%,環比上升了0.5個百分點。
食品正在成為歐盟更大的麻煩,法國則是率先跳出來的國家。
【資料圖】
漲價高達30%
法國貿易和分銷商聯合會代表JacquesCreyssel近日表示,由于生產商要求將零售價格提高兩位數,法國食品價格明年可能出現大幅上漲。
Creyssel稱,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和極高的生產成本威脅了生產商的生存,因此他們要求將一些商品的價格提高15-30%。
農產品貿易調解員ThierryDahan則指出,這顯著高于去年談判協定的上漲,當時的生產商要求食品均價上漲7%,并最后同意僅上漲3.5%。
據法國研究機構IRi的數據,11月下旬,法國的食品價格已經上漲了12%,但據生產商稱這仍不足以彌補他們不斷飆升的成本。
Creyssel補充稱,生產商正在要求將意大利面和火腿價格提高7%,雞柳的價格提高10%,糖果的價格提高26%,蘇打水的價格則提高30%。
多種因素推動漲價
法國生產商強烈要求漲價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如俄烏沖突帶來的供應限制和歐洲史無前例的禽流感。這些復雜的事件交織在一起,推高了食品所需的原材料、能源、包裝和運輸的成本。
而法國之外,安永咨詢的一份研究表明,德國的情況可能更糟。據研究顯示,23%的德國人擔心其財務狀況,而法國人中只有16%。
德國的能源成本和食品漲價也均超過法國,根據通脹數據,德國11月的通脹率為11.3%,而法國為7.1%。
德國當地的食品業者還指出,德國最近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2歐元,進一步增加了食品生產行業的成本。
11月通脹的放緩讓歐央行松了口氣,并露出“鴿派”氣息,認為歐洲將很快恢復到2%的目標通脹率,暗示降低下一次的加息幅度。
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UlrikeMalmendier卻憂心忡忡,認為歐洲可能過于樂觀了。
財聯社來源授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