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過去的六年里,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每年都為促進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先后提交了十余條醫藥行業相關建議。
面對行業“內卷”、創新能力不足、高質量創新成果少、高層次人才服務民營經濟過程中主要出現規模較小、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履職第七年,李燕又帶來了多份建議,其中就包括《關于支持民族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發展的建議》《關于推動高層次人才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建議》等。
支持民族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發展
作為一名來自生物醫藥企業的代表,李燕認為,當前我國醫藥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獲批新藥數量屢創新高。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政策的系統性建構、體系性整塑,進一步發揮好政策的集中組合效應,充分釋放民族醫藥產業和企業發展新活力。
對此,李燕在《關于支持民族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發展的建議》中,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是堅持系統理念,持續優化藥物研發環境;二者建議支持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切實奠定民族醫藥產業發展的根基; 再者建議構建協同創新轉化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最后建議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等政策,保障發展可持續。
作為齊魯制藥的領軍人物,李燕的建議結合了齊魯制藥等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實際。經過四十多年的高質量發展,齊魯制藥積累起了系統的綜合優勢,在這一過程中,齊魯制藥也始終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醫藥產業戰略并堅持在國家醫藥產業體系中謀篇布局,不斷深化創新驅動戰略,逐步實現以仿為主到以創為主的轉型。
李燕表示,中國醫藥產業、頭部醫藥企業目前處于“仿轉創”的爬坡過坎期,需要加大釋放政策紅利,不斷培育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國家平臺上給予民營醫藥龍頭企業單獨申報通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過程中提升企業專家比例,提升產業化應用科技創新項目比例,探索建立重點科技型企業成果和科研項目直報渠道,“給真正具有創新實力和能力的企業更多‘陽光雨露’”。
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
“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國產優質好藥,把中國人的‘藥瓶子’緊緊攥在自己手里。”是李燕常說的一句話。多年來,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愿景和使命,李燕與同事們一以貫之聚焦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話題,尋找行業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客觀、科學的建議,不斷推動問題解決。
在《關于支持民族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發展的建議》中,李燕提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開展有組織的科技創新。通過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最優勢資源,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搭建起“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成果轉化“橋梁”,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協同創新轉化機制;通過政府資金引導上游開展基礎研究,明確下游承接轉化的責任、目標、驗收標準以及產生效益對上游研究的補償機制,建立基于專項目標達成的專項退出和納入機制,有效疏通從創新源頭到產業轉化間的堵點,促進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對于創新藥尚存在上市時間短、民眾認知不足、價格相對偏高等不足,進入臨床使用面臨著“入院難”“入醫保難”及“支付結構單一”等問題,李燕的建議則充分考慮實際特點,她提出在市場準入頂層設計和具體實施環節通盤考慮(可參考短缺、急搶救藥的成功做法),整合解決。
除了建議醫保部門規范明確新上市創新藥的范圍和價格規則,開通快速掛網通道;放寬“一品兩規”限制,盤活新上市、高品質藥品的進院渠道外,李燕還提到,要加強醫療機構對創新藥合理配備使用的重視,必要時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要求醫療機構定期、系統地開展新藥準入工作,保證創新藥的市場準入。
構建更精準的人才支持政策體系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而人才,特別是高素質、高學歷、經驗豐富的高層次人才,則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性力量之一。
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與智能制造的過程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發迫切。另一方面,受政治經濟環境、政策支持力度、傳統觀念、個人發展選擇等因素影響,高層次人才服務民營經濟過程中也出現了規模較小、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當下,如何深挖高層次人才服務民營企業痛點難點,將高層次人才智力優勢高效轉化為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下一階段政府、社會、高校、民營企業等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近年來,齊魯制藥創新驅動戰略持續深化,創新藥、生物類似藥、高端非專利藥等各板塊發展均衡,創新成色日益凸顯,“我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民營企業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與智能制造的過程中,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現實挑戰。”李燕向記者表示。
基于此,李燕提出構建更精準的人才支持政策體系;建設更具引導性的高校就業評價體系;營造更加積極正面的社會輿論環境;推動更深層次、常態化的產學研融合等建議。
在《關于推動高層次人才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建議》中,李燕表示,建議立足“四個面向”,堅持需求導向,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深入民營企業招引高層次人才開展調研。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細落實,針對高層次人才投身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體經濟民營企業提出一攬子支持政策,在職稱評審、榮譽評定、科研經費、人才補貼、購房安置補貼、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額外傾斜;加強海外人才、外籍人才等服務民營企業信息暢通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探索人才共享、外聘兼職等多種就業形式,鼓勵行業內高層次人才靈活流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