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定向未來。12月24日下午,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上海舒澤生物科技研究所和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聯合承辦的基因智能營養素專題研討會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總部會議室召開。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理事長、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趙華林、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朱長學、中國職業教育技術學會副會長、上海舒澤生物科技研究所戰略顧問陳鋒、中國生化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上海舒澤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樓秀余等人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理事長、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趙華林。今年,他在黑龍江考察期間強調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要依靠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基因行業是學科交叉和前沿科技轉化的示范領域,既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又直接關系著人民的健康。特別是在中國老齡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國要有競爭力,中國人要健康,就必須擺脫沉重的醫療負擔和成本,建立起科學的身體治理理念和體系。健康的關鍵是治未病、少生病、不生病,只要精準的身體調理和必要的營養干預,就能大大地延緩衰老、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這些都是可以靠安全的食品就能夠解決。這既是國家大健康戰略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何解決國民健康的重大問題。 以HGHI5+為代表的基因智能營養科技產品,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的新質生產力。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強調,促進會是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產學研、政金介、商媒用互動合作的資源整合型高層協同創新服務平臺。當前,產學研促進會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步伐,關注新質生產力,基因科技領域也需要新質生產力,發現新生事物,關注創新產品,促進產學研融合?;蛑悄軤I養科技作為一個全新前沿科技領域,大有發展前途,但要做大做強,真正成為我們國家的新質生產力,還是科研、產業、人才的持續發力。產學研促進會將努力整合創新資源,搭建創新平臺,拓展服務功能,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推進政產學研用結合做更切實、更有成效的工作,進一步促進基因智能營養素賦能產業的創新發展。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朱長學表示,產學研合作融合是產業之基,政企媒呼應互助是發展之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僅是特定階段的發展戰略與實踐。基因科技始終處于世界前沿領域,基因工程使整個生物學科學、生物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進步時代,傳統的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的結合,煥發了青春活力,產生了富有無限生機的現代技術?;蛑悄軤I養素是一項富有意義的一個分支,在食品科技中注入基因學是對食品產業的革命性再塑造。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以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為使命,將與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等同仁們一道,推動我國在基因食品科技領域實現產學研、政企媒充分合作與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巡視組原副組長張桂萍表示,基因科技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在我們國家也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五個必須“,其中‘第一個必須”就是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硬道理。堅持基因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硬道理,會議恰逢其實,意義非凡。要實現基因智能營養素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必須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重構新一輪產業版圖。基因科技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希望在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立多主體有機協同,深度融合,從關鍵變量轉化為基因智能營養素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中國生化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上海舒澤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樓秀余作主旨發言,他從基因智能營養素概念提出、為什么補充基因智能營養素、第一個基因智能營養素產品—HGHI 5+的世界領先技術等方面,闡述基因智能營養素對于人體修復基因損傷表達、恢復年輕狀態的重要作用。他介紹,HGHI 5+是人類基因科學技術100多年發展歷史的成果,20多年來,在國家七五八五課題的基礎上,共組織160多個科學家,累積投入5.7個億,潛心研究,將外源補充的HGH前體物質轉化成自身合成的HGH,由生命系統自主發出指令、自主吸收合成,按照身體所需進行自主分配,從而徹底解決HGH口服和安全的兩大世界性難題。這個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們不僅僅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基因及其相關物質,而是更多地從信息學的角度,來認識生命的本質,也標志著未來基因科學的研究將更多地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一起,打開了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健康更加廣闊的前景。
中國職業教育技術學會副會長、上海舒澤生物科技研究所戰略顧問陳鋒表示,基因智能營養素的第一個產品——HGHI 5+ 解決了HGH“口服和安全”兩大世界性難題,技術遙遙領先。在HGH的工業發展史上,中美競爭40年,呈現交替領先的格局,而這一次中國率先突破HGH大分子包裹技術和自我合成、自主分配的安全技術,再一次實現了中國對歐美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HGHI 5+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基因智能營養科技成果,這里面硬核科技的創新,既是一代一代科學家持續不斷努力的成果,更凝結著中國科學家們獨有的智慧,也和中國深刻的哲學觀、歷史觀、整體觀和系統觀一脈相承。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要依靠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打造良好創新生態,培育創新基因,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能力和效率,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相結合。走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之路,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從而推動科技創新和生產力水平穩步提升。創新性主要抓兩個方面:一方面創新源頭,從國家層面源源不斷提升科研生產力,整合布局創新上游。另一方面產品大規模推廣。基因智能營養素概念比較創新,可以融合到其他產品,做基因智能營養素+,打通上下游,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
研討會上,華北水利電力大學、棗莊學院、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中國微生物產業協同創新平臺、中國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創新平臺、中國代謝病防治協同創新平臺、中國臨床營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中國干細胞轉換醫學標準產學研創新平臺、圣釋(北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聯縱智達管理咨詢集團、魯南智慧生物醫藥工程研究院、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大健康學院、智慧中國(福建)成果轉化中心等十多家平臺和機構負責人就基因智能營養科技產業政策與機遇、基因智能營養素產業發展與產學研合作機遇和模式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黨委副書記丁玉賢作會議總結。此次會議發起了多平臺互動協作,共同把基因智能營養素產業做大做強,為我們國家的科技強國戰略服務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