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浩特紅黃藍幼兒園 陶崇蕾老師
陶崇蕾是內蒙古錫林浩特紅黃藍幼兒園一名幼兒教師。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她立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立德樹人”使命,培育祖國花蕾。八年時間,陶崇蕾老師已經褪去當初的稚嫩、青澀,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骨干教師。
回想從教以來的點點滴滴,陶崇蕾的內心充滿幸福和感恩。她說,自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起來的,你有一個語言或者行為或者想法,孩子能夠給予你及時的反饋,正是在不斷地師生互動中,孩子獲得了成長,教師也收獲了經驗。
多觀察、多思考,摸索教育方法
還記得陶崇蕾第一次當班長教師,帶的是全園最小的托班。托班幼兒剛入園,由于在陌生的環境里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面對個別孩子的哭鬧,陶崇蕾很快找到了好方法。在她看來,有時候,肢體動作比語言更具有安撫效果。
當幼兒清晨來園時,她會給孩子一個大大的親切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是真切的;當孩子在午睡前想媽媽時,她會走到孩子的床前摸摸他的小臉,然后輕輕告訴他:“老師最喜歡你了”……正是這樣溫柔的語言和動作,讓孩子在點點滴滴之中,感受到關懷與被愛。
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
班上有一個叫程程的小男孩, 天天尿褲子,亂用別人的杯子和毛巾,還經常大哭大鬧,高興時還會在地上、床上爬來爬去,追進追出。而且,這個孩子平常不大說話,一說話就嘰哩咕嚕。陶崇蕾通過跟家長溝通,發現孩子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因為奶奶只會說方言,導致孩子學不會、聽不懂,說話不是很清楚。語言交流的不順暢,導致孩子在社交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陶崇蕾了解情況后,有針對性的對程程的語言、行為進行引導,可惜效果不太好。一個偶然的機會,陶崇蕾抓住了教育契機,閃現教育靈感。一天下午,孩子們起床之后吃完加餐都著急去走廊,玩墻面玩具。活動室里的桌椅亂七八糟,這個時候程程小朋友走過去,將椅子擺放整齊。她問問程程:“你怎么不去玩呢?” 他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晰,但是陶崇蕾老師還是聽清楚了——“椅子還沒擺好呢。”小小的一件事,讓陶崇蕾看到了程程身上的美好品質。
她抓住這個 “閃光點”,經常鼓勵和表揚程程小朋友,增加他的自信。游戲時,主動牽他的小手,摸摸他的頭;對他的點滴進步,總會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他。慢慢地,其他小朋友也慢慢來了解到程程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小朋友,開始跟他親近,與他結伴玩耍。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程程的眼睛漸漸明亮起來,態度漸漸友好起來,臉上時常掛著微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應該學會“因材施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家園協力,引導小朋友養成良好習慣
陶崇蕾老師的班上,有一個叫兮兮的小朋友。兮兮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她獨自跟隨母親長大。由于以前接觸的同齡小朋友比較少,兮兮很少跟小朋友一起玩,說話很少,不太懂禮貌。陶崇蕾發現這個情況后,首先跟孩子的母親溝通了解情況,希望家園共同努力,引導兮兮多與身邊的小朋友交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同時在班上開展了“看誰講文明、懂禮貌”、“找朋友”、“小白兔請客”等一系列活動,對兮兮在活動中的點滴進步都進行了表揚和鼓勵,使兮兮充滿信心。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陶陶老師早!”耳邊傳來了童稚的聲音,我抬頭一看,原來是兮兮和琪琪一邊跑一邊向老師問好。兮兮的母親無限感激地說:“陶陶老師,兮兮現在真的變了,你可為我們操了不少心,我真不知怎樣感謝你”。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是形成良好性格和習慣的關鍵期,需要家園共同協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陶崇蕾老師看來,幼兒教師,首先要堅持以幼兒為本,促進幼兒身心素質全面發展;其次要堅持以活動游戲為本,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豐富的游戲;再者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
八年時間,陶崇蕾老師積累了教學經驗,收獲了專業成長,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看見”孩子,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引導和教育。“遇見好老師,是孩子一生的幸運”,陶崇蕾堅定初心,立志做孩子們生命中的“好老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