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26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今年1月至8月,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8.09萬個,同比增長13%,涉及總投資14.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劉志全說,生態環境部切實扛起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的責任,在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的基礎上,著力做好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工作。
一是從全國環評審批情況看,環評審批數量、涉及總投資額均明顯增長。今年1月至8月,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8.09萬個,同比增長13%,涉及總投資14.7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基礎設施、新能源、環境治理等項目快速增長。
二是從國家審批的重大項目看,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審批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項目環評20個,涉及總投資2600多億元。其中,在交通方面,今年已審查福建省城際鐵路等11個港口、鐵路、地鐵等規劃環評,采取了嚴格的生態保護、全封閉聲屏障噪聲防治等措施,切實維護區域海域生態安全和保障沿線公眾合法權益。
在能源方面,今年已審查內蒙古準格爾等15個煤炭礦區規劃環評,審批紅沙泉一號露天煤礦等重大煤礦項目8個,繞避了國家級公益林、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敏感區域,采取了嚴格的保水采煤、生態修復等措施。截至目前,保供煤礦已批在批的項目超過六成,涉及產能年均12.47億噸,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據介紹,在水利水電方面,今年擬開工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白龍江引水工程、大渡河老鷹巖二級水電站等8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環評獲批,有些已經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
劉志全說,下一步,生態環境部繼續實施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即國家、地方、外資三個層面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清單)和綠色通道機制,會同地方加快審查審批,為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創造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