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傳夢公益”)于第十屆中國慈展會成功舉辦了“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資教工程’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研討會,會議正式發布了“資教工程”項目評估報告,并邀請了來自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學術機構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貴州省慈善聯合會會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名譽顧問陳鳴明為活動致辭。貴州省慈善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貴州省民政廳原廳長丁治學,知名演員、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孔維等嘉賓出席研討會。
鄉村教育公益實踐與探索
2014年起,“資教工程”項目瞄準欠發達地區鄉村教育薄弱環節,針對師資結構性缺編、音體美課程不全等問題,精準施策,立足當地招募專業教師,為鄉村孩子開展七彩課堂和關愛陪護,讓鄉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截至2023年7月,項目已累計支持貴州、云南等8個省份104所鄉村學校,資助鄉村教師313名,開展七彩課堂30余萬節,65000多名鄉村孩子受益。
“反思9年行動實踐,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觀察到鄉村的另一面,那就是’富有’——豐富和擁有。我們是否可以轉換視角,從無到有,為鄉村教育振興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傳夢公益創始人孔維在主旨發言中分享了“資教工程”項目實施9年來的實踐感悟,闡釋了項目核心力量——教師對于鄉村孩子素質拓展、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傾情倡議,需改變對鄉村的刻板印象,以優勢視角看待鄉村的資源稟賦,獨特的自然文化教育資源和熱愛鄉村的師資力量,都是促進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資教工程”項目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會議正式發布了《“資教工程”項目評估報告》,該份報告由明德公益研究中心歷經半年,通過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度訪談了54位項目參與者,并回收分析5171份有效問卷后編制而成的。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王玉寶主任對報告進行解讀,評估結果顯示項目受益學生音體美素養均有明顯提升,其中“變化提升或影響非常明顯”的占比分別為體育80%、音樂77.3%、美術70.8%;項目學校師生關系更加親密,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更有信心應對未知與未來;還積極影響了學校原公辦老師的態度和工作,改善了學生與家長的關系。“資教工程”幫助熱愛家鄉、學有所成的青年教師回鄉扎根反哺,走出了一條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教育幫扶的可持續創新之路,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探索。
深圳大學教授周林剛高度評價了項目的探索與實踐,也提出通過開展多維瞄準、多元賦能和多種導向的項目評估,讓社會更加客觀系統地了解項目的成效十分有益。
跨界對話,共議教育未來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深圳大學教授周林剛,涌容資產創始人、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常務理事黃勇,IBOBI國際家庭親子俱樂部總裁、初宸文化創始人唐資儀,國際青少年模擬聯合國大會組委會執行主席范江濤以及傳夢公益創始人孔維五位嘉賓圍繞“多元協同,賦能新時代青少年全面成長”開展了跨界討論,大家結合自身視角與成功案例,針對城鄉素質教育異同發表了不同觀點,探討了在社會環境和人口結構變化背景之下,教育的變與不變,為觀眾帶去了不同視角的啟迪。
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慈善行為,更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新時代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振興鄉村的教育事業,更要激發教育服務推動鄉村振興的深層動力。未來,傳夢公益將緊跟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用理性的公益精神和積極的專業行動,繼續做好鄉村教育的踐行者和探索者,將更多的善意和支持注入鄉村,讓有“根”的教育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