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黨委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案例,把蘊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和經驗啟示作為踐行新金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科學指引,把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凝心聚力探索適配鄉村需求的服務、經營、管理、發展全新模式,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政府、企業、個人的鄉村金融生態,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
踐行人民至上,破解“三農”痛點
湖南省分行黨委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等重大論斷,立足湖南作為農業大省、全國糧食主產區、養豬“頭部三省”、魚米之鄉的實際,自覺扛起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職責使命,直面鄉村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服務主體單一、市場體系不完整、產品不豐富、金融觸達難等痛點,系統性地重修“金融水利工程”,統籌物理網點和服務點建設、線上平臺搭建和服務渠道鋪設等,升級軟硬件金融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鄉村金融現代化水平,促進占全省總人口七成的農民和縣域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現代金融服務。
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發力重點
創新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覆蓋全省鄉村的智慧終端,實現千項行政事項掌上辦理,累計服務村民超7300萬人次;推廣構建鄉村積分體系,賦能鄉村治理;搭建三資監管、產權交易、產業信息大數據等平臺,貫穿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創新“四權貸”,盤活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及其附著物、林權等資產資源;研發“共享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屬貸款服務,滿足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的周轉需要;推出“生豬活體貸”,打通生物活體資產評估、確權、抵押和監管鏈條;豐富20余款信貸產品貨架,幫助鄉村融資主體共享金融資源。
堅持系統觀念,打造全新體系
統籌“十大關系”構建鄉村金融生態,把準鄉村金融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理順鄉村金融與現有業務的關系,處理好機構與業主、同業、政府的關系,處理好戰略與戰術的關系,畫好戰略推進路線圖。構建現代鄉村金融體系,設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專業人員齊備的組織體系,建立涵蓋28項文件的配套制度體系,打造資產、負債、結算3大類31款產品相融互促的產品體系,建設全國領先的智能化全覆蓋實時監控、風控運維體系,以及打造涵蓋面向鄉村各類主體、線上線下融合的220門課程培訓體系,推動形成平臺互連、場景互嵌、數據互通、產品疊加、拓客活客互助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大興調查研究,找準對策措施
近年來,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帶頭累計調研14個地市州的68個縣,覆蓋全省80%的縣域,實地走訪161個鄉鎮村、138個涉農企業或集體經濟組織、507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全行員工發揚“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湖湘精神,帶著雨鞋、雨傘、手電筒、打狗棍鄉村金融“四寶”,發揚“四個千萬”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足跡遍布三湘四水。經過全方位調研,在摸清情況、找準問題的基礎上,分行黨委強化“成為振興鄉村的中堅力量”的使命擔當,立起“七個好”標準,著力定好位、布好局、選好點、擇好人、策劃好服務方案、規范好VI標識、做好后臺管理與風險管控,迭代形成了依托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行方案。
大抓基層基礎,黨員帶頭攻堅
湖南省分行黨委著力以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強化隊伍建設、促進合規經營與風險管控、筑強基層戰斗堡壘,為鄉村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實施鄉村金融“一把手”工程,推動“支部建在網點”,在網點設立1441個張富清金融服務隊、黨員先鋒崗,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推進機制;每年召開鄉村振興工作表彰會,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激發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金融發展勝勢;廣大黨員和員工累計投入百萬工時,打贏了行政村全覆蓋、村委全覆蓋、村民全覆蓋3場攻堅戰,設立4.06萬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率先在建行系統內完成全省2.4萬個行政村全覆蓋。
持續真抓實干,走好振興之路
從2016年一部“金湘通”智能POS機具的研發推廣開始,經過全面啟動、戰略謀劃、深度實踐、提質升級、全面賦能等階段,歷經七年多接續奮斗,分行在實踐中不斷深化“‘金湘通’既是產品,也是渠道,更是平臺”等認識,不斷拓維升級鄉村金融生態,將金融活水輸送到田間阡陌。在農村幅員遼闊、交通不便的三湘大地上,全覆蓋觸達全省鄉村的金融實踐,為分行加強同鄉鎮一級政府合作、全方位服務千萬農民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湖南省分行開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賬戶數在對公客戶新增中占比達60%以上,鄉村個人客戶新增、手機銀行用戶新增在全省新增中分別貢獻了98.7%和89.8%,涉農貸款成為對公信貸的重要增長極,縣域業務對分行發展的份量越來越重。新金融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實踐,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