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門峽市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實施意見,高效整合利用林地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向實現生態立市和產業強市目標不斷邁進。
實施意見指出,要以維護生態安全為前提,以促進林農增收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適度開發原則,推動林下經濟向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推進、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著力培育農村經濟新的突破點、增長點。
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各縣(市、區)要結合資源稟賦、地域特色及市場需求,科學規劃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既能發展以林藥模式、林糧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林苗模式為主的林下種植類型,也能發展林下養殖類型、林產品采集加工類型以及森林景觀利用類型。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近年來,全市涌現出一大批從事林下經濟的經營主體,發展態勢強勁,各縣(市、區)要采取項目傾斜、以獎代補、財政貼息、創業培訓等辦法,多措并舉增加經營主體數量,提升發展質量。
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和林農的利益聯結關系,構建緊密的產業發展共同體,可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實現技術、信息、市場等要素互通共用,不斷提高林下經濟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各縣(市、區)要立足產業鏈培育,加快林下經濟向附加值更高的產前研發和產后精深加工拓展,增加林下經濟科技含量。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與科研單位、專業院校、技術團隊等交流合作,促進產品向綠色、有機、高端化發展。
強化綜合服務保障。認真做好林權流轉服務,簡化林地林權流轉手續辦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對規模大、組織化程度高的林下經濟基地,優先協調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爭取享受各類優惠政策;廣泛組織開展綜合技能培訓,造就一大批有技術、會經營、懂市場的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健全營銷流通體系,解決好林下經濟產品市場銷路問題。
深化宣傳塑造品牌。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規范生產,以品質塑造品牌,以品牌搶占市場,加大盧氏縣連翹、靈寶市香菇、湖濱區油用牡丹、陜州區黃精和澠池縣丹參等產品宣傳力度,持續開展綠色產品、有機產品和地理標志、原產地保護認證,以品牌認證強化市場對三門峽市林下經濟產品的認可度。
根據實施意見規劃,預計到2025年,全市林下經濟總面積將達到450萬畝,其中林下種植面積100萬畝,林下養殖面積40萬畝,林產品采集加工面積170萬畝,森林景觀利用面積140萬畝,林下經濟產值達到144億元。
來源:三門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