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裕普惠 新金融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隨著我國邁進新發展階段,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普惠金融供給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農民、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殘疾人等群體金融服務質量有待改進,居民金融素養仍待提高,信用信息體系和風險保障機制仍不完善。
劉峰指出,面對這些困難,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構建具有適應性、持續性、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普惠金融發展成果。一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提質;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四是深化科技賦能,加快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全面發展;五是厚植負責任金融理念,依法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劉峰認為,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運用突破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制約,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為此,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整合數據資源,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提高營銷獲客、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精準度,為普惠金融群體提供更有彈性、更有穩定預期的金融產品。
不過,他同時強調,要加強數據安全和信息保護,優化征信體系建設,健全數字普惠金融監管體系,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對金融消費者知識儲備、風險意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劉峰認為,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積極探索數據信息和隱私保護新路徑,提升實時監督、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等多方面能力,有效遏制亂象,使普惠金融健康持久發展。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