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是一種勇氣和態(tài)度,也是司法機關的一場自我革命,凸顯了中國司法的自信,也充分體現(xiàn)出獨特的法制中國氣質。
法院訴訟服務工作,正在不斷創(chuàng)新,從積極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案件,力圖解決立案難,到積極推進庭審直播,讓法官在法庭上的表現(xiàn)更加得體,讓庭審更透明,解決審理難,再到海量裁判文書在網上公開,向解決執(zhí)行難邁進。讓所有人看得清楚,訴訟的整個過程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所做的這一切,只為審判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無疑是在用實際行動維護群眾對法庭的信任,同時也是不斷在為社會積累“道德資本”。
2000萬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相對應的就是數百萬件訴訟案件判決結果在網上公開亮相,網站訪問量突破20億次,日訪問量平均為909萬次,海外訪問量也突破5億人次,眾目睽睽之下,一個錯字都會引來批評,事實認定和適用法律條款更需加倍小心,否則就會引來評論如潮。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這組數據充分說明,海量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已經收到很好的互動效果,聚集的不僅僅是信仰法治的人氣,同時還聚集了寶貴的“道德資本”。
所謂“道德資本”,是指道德投入生產并增進社會財富的能力,是能帶來效益的道德理念及其行為。它既包括一切有明文規(guī)定的各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體系和制度條例,又包括一切無明文規(guī)定的價值觀念、道德精神、民風民俗等等。道德資本與其他資本不同,它不僅僅是促進經濟物品保值增值的人文動力,而且是一種社會理性精神,其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xiàn)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之所以從2000萬裁判文書上網公開談及“道德資本”積累,就是因為海量裁判文書是以案說法的活教材,人們從中潛移默化受到法制教育,形成遵法守法的氛圍,并且逐步升華為一種道德自覺。法律與道德正好在功能上又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形成德法并治的良好局面。我們一方面大力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另一方面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法治的精神被牢固確立后,調整社會關系和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后一道防線才有了保障,與之相應的道德推動力量也會越來越強大,因為訴訟服務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飽含平等、公正、法治、誠信等價值理念的示范,都為社會積累“道德資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黃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