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府引導,加快農機應用。落實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持續擴大農機具應用范圍。目前全區累計發放農機購置補貼1180萬元,發展補貼農機具約2.1萬臺。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加快淘汰高耗能農機,累計報廢農機155臺,發放補償資金43.25萬元。 推廣農機補貼質押貸款,用于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和更新規定品目農機具,目前已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機補貼質押貸款97萬元。
二是典型引路,發揮示范效應。在全市率先設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優秀獎,結合各類配套補貼,積極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開展育秧、翻耕、栽插、植保到收獲、烘干等全程機械化服務。目前全區擁有各類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33家,新建糧食烘干中心7個、處理能力達176噸,工廠化育秧中心4家、年育供秧能力達1.43萬畝。
三是培訓引領,打造農機能手。該區財政安排370萬元設立農民素質培訓提升工程專項資金,整合農民學校、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等教育資源,努力培養一批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加大農技標兵培養力度,對入選全區農技標兵的給予每人4000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