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機制,強化管理實效。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事前審批回避、事中救助實施和事后專項檢查的“三合一”機制,全面建立低保經辦人員和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統一規范社會救助檔案管理,將“陽光救助”作為評價的標準,將臺賬、人員、資金管理規范執行,做到建檔、分類、歸檔及時準確,社救信息管理規范標準,為實現“陽光救助”績效最大化奠定基礎。
二是橫向到邊,落實資金到位。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民政資金社會化發放、陽光化操作,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確保社會救助資金安全運行。對社會救助對象做到救助前每一戶情況摸清,每一戶都有評議和公示,嚴格執行村(社區)工作人員親屬享受救助備案制度,救助時實施動態管理,所有資金通過財政支付平臺發放,規范資金發放管理,規避發放風險,做到入戶調查不遺漏,情況變動早發現,資金發放早落實。
三是縱向到底,實現救助全覆蓋。依托桐鄉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將全市的救助對象全部納入系統中,通過數據的及時傳送優化了救助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完善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網審核審批流程,充分發揮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的作用,有效避免重復救助、錯保、漏保情況的發生,并設立社會救助監督舉報電話,暢通投訴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