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引導帶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緊緊圍繞“10+1”產業鏈,通過貼息、獎勵和股權投資等方式,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優先發展電力裝備首席產業鏈,培育壯大工業機器人等三大新興產業鏈,優化提升發制品等六大優勢產業鏈,支持實施“百千”億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和智能制造行動計劃,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二是減稅清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堅持“放水養魚”,研究出臺《許昌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嚴格落實中央、省、市減稅減費的各項措施,堅決不收“過頭稅”,依法從嚴規范涉企收費行為,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公示制度,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切實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寬松的發展環境。
三是爭取支持,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積極發揮財政爭取資金主渠道作用,牢牢抓住中央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項重大舉措的機遇,注重政策研究,注重有效對接,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最大限度爭取各類涉企政策資金和省級先進制造業、中小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等基金對我市相關企業的參股支持,讓民營企業充分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
四是加大投入,推動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嚴格落實獎勵扶持資金,支持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十百千”行動計劃和英才計劃,促進超百億元以上大企業集團培育、杰出優秀企業家培養和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同時,打破“撒胡椒面”的投入方式,整合和統籌使用科技資金,集中財力支持重大科技專項,推進科技大市場、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載體平臺建設,著力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五是加強服務,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牢固樹立企業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深入開展財稅政策進企業活動,深入企業、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健全完善企業發展互助機制和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財政資金對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效果好的金融機構予以傾斜,促進增加信貸投放,幫助企業解決財務風險和“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