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新“1234”管養模式,破解“無人管”問題。“1”是指“站隊合一、分片管理”的運作模式,實行公路管理站和路政中隊合并辦公管理。“2”是指“兩級管理”的組織架構,明確縣鎮分級管理機制,將管理重心前移。“3”是指“三員聯動”,實施“縣一級有執法員、鄉一級有協管員、村一級有信息員”的“三員聯動”模式。“4”是指“四個統一”,各鎮實施統一機構、統一裝備、統一制度、統一管理,實現公路管理全方位覆蓋。
二是創新經費保障制度,破解“無錢管”問題。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在制度建設、責任分配、資金籌措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其中,在全省率先提出了“縣道縣管、鄉村道鄉管”的農村公路養護分級管理機制,并明確縣財政在保障縣道養護資金的同時,每年對鄉道、村道分別給予每公里3000元、2000元的養護管理補助。鄉村公路路政管理經費由縣財政按照每公里2000元進行補助,各鎮按每公里3000元配套,解決農村公路日常管養經費不足問題。
三是創新公路保潔形式,破解“難長效”問題。按照“全面推進、合力整治、集中攻堅”的總體要求,建立“路長制”。在實行綠化公司承包保潔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與沿線村(社區)合作,由公路管理部門出資金、沿線村(社區)出人力,建立日產日清長效保潔機制。至2015年底,全縣擁有通車公路總里程804公里,公路密度達158公里/百平方公里。總投資15.3億元建設農村康莊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568公里,完成橋梁建設682座,等級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實現“雙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