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對規范財政預算執行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市財政局立足建立“預警高效、反饋迅速、糾偏及時、控制有力、覆蓋全面”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采取多舉措對國庫資金支付各環節進行全程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偏差,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規范性。
一是健全配套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厘清預算單位、財政內部有關科室工作職責,強化了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責任、財政和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了預算執行和監管主體之間的互動機制。逐步完善和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制定監控工作實施方案及現金管理等相關規章,加強了財政資金支付管理。
二是完善預警規則,加大監控力度。結合本市財政財務管理實際,按照“突出監控重點,覆蓋監控盲點”的原則,修訂了3類22項監控規則。在監控項目上,在對資金用途、收款人、銀行賬戶、政府采購、付款額度、支付流程等項目控制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大額現金支出、大額個人轉賬、公務卡結算、民生項目資金的支付控制,突出了財經紀律、資金安全、項目實施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三是強化多方協作,實行聯動監控。為了確保監控成效,實行 “多重保險,聯動監控”的工作機制。一是支付中心監控人員在動態監控系統中發現單位違規操作時,第一時間與單位財務人員取得聯系,告知其違規操作內容,敦促單位及時糾正。二是與人大的預算執行在線監督聯網,強化在線監督,若單位資金支付頻繁違規預警,人大財經委可發書面通知,約談預算單位領導,以此警示預算單位規范每一筆支付。三是在通知預算單位的同時,監控人員與相關代理銀行取得聯系,讓銀行在最后的支付關卡阻止單位支付,避免其違規支付的發生。
四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服務保障。將預警規則制成電子文檔和紙質文件分發放至各個單位,同時制作支付流程及動態監控預警講解視頻上傳市黨政網,市級各部門可以隨時上網點擊查詢,了解動態監控業務。支付中心大廳還專設公用電腦區,單位若有預警中遇到的問題和疑問,工作人員可進行現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