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閉幕。 晚間,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會議通過撤銷竇榮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資格的決定。此前,11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竇榮興被留置調查,具體原因不詳。
作為曾經的金融高官,竇榮興背后,曾有不久前才公告擬合并多家城商行,規模將超萬億的中原銀行的身影。他曾擔任中原銀行董事長超過6年,于今年8月25日辭任。
11月16日,中原銀行新任董事長徐諾金的任職資格獲核準。但擺在新任董事長眼前的,是原中原銀行整體上升的不良貸款,逐漸縮水的資產規模,連續下跌的股價,以及 “永煤債違約”的歷史問題。
01 中原銀行原董事長被撤銷政協委員資格
中原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 2017年7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在城商行合并重組政策導向下,10月27日,中原銀行發布公告顯示,該行董事會通過決議,擬吸收合并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在潛在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原銀行將繼續投入并拓展其本省的主營業務。
但發布擬合并公告不久,一則業界傳聞與政協會議決議的新聞,將中原銀行原董事長竇榮興拉上“風口浪尖”。
公開資料顯示,竇榮興曾擔任中原銀行董事長超過6年,2014年12月中原銀行成立后,竇榮興擔任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主持全面工作。
今年8月25日,竇榮興辭去中原銀行執行董事、董事長及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務。
距離辭職不到兩個月,11月5日,有媒體報道,中原銀行原董事長竇榮興被留置調查,具體原因不詳。
11月24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閉幕當晚,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會議通過撤銷竇榮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資格的決定。
02 資產規模“縮水” 盈利能力下降
竇榮興辭職后,中原銀行董事長的職位一直空缺,直到11月6日,徐諾金任職中原銀行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核準,但對于新董事長而言,舊中原銀行的重重“隱患”不容小覷。
去年以來繼四川銀行、山西銀行、遼沈銀行之后,中原銀行將成為第四家吸收和新設的省級法人城商行。此次合并完成,新中原銀行的總資產規模或超1.2萬億。
但看似漂亮的數據背后,合并前原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已經開始“縮水”。
2015年-2020年,中原銀行資產規模由3058.91億元增長至7574.82億元,增長147.63%。同時段內,其負債規模,由2724.73億元擴張至6981.27億元,增幅高達156.22%。
但今年情況并不樂觀,該行的資產和負債在中期和三季度均有所縮減,且降幅也有所擴張。
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原銀行資產共計7530.02億元,較去年年末下滑0.6%;負債規模6916.26億元,較去年年末下滑0.9%。
資產負債雙降的趨勢持續到了第三季度。根據中原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披露的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截至今年9月底,中原銀行資產總計7311.52億元,較去年年末的7574.82億元下滑3.6%,較年中下滑2.9%。負債總計6693.15億元,較去年年末的6981.27億元下滑4.13%,較年中下滑3.22%。
圖源:中原銀行2021年半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鳳凰網財經《銀行財眼》發現,中原銀行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中披露的2020年年末總資產與其年報中披露的不一致,“商譽”一項數據也不相同。
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中,中原銀行披露的2020年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7570.14億元,商譽為5.02億元;而2020年年報中披露的該行資產總額為7574.82億元,商譽為9.71億元。
圖源:中原銀行2021年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與2020年年報
資產負債雙縮水的同時,該行的營收水平也有所下降。
2015-2020年,中原銀行營業收入由110.50億元增長至194.28億元。凈利潤由30.12億元增長至33.55億元,整體呈上升趨勢。
但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7.18億元,同比減少8.3%。凈利潤21.12億元,同比增長4.2%。盈利能力指標方面,該行凈利差、凈利息收益率、平均總資產回報率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了0.32、0.23、0.01個百分點。
中原銀行營收的下降態勢持續到了第三季度,不過降幅明顯縮小。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44.72億元,同比減少0.79%。
圖源:中原銀行2021年半年報
03 貸款不良率整體上升 資本充足指標不及行業平均水平
資產充足率指標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8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06%,資本充足率為13.59%。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2021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50%;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1%;資本充足率為14.48%。
相比之下,中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三項指標都不及行業平均水平,且有較大差距,資本面臨補充壓力。
資產質量方面,從近五年看,2015年-2020年間,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5%、1.86%、1.83%、2.44%、2.23%、2.21%,2018年開始,近三年較之前有明顯的漲幅。該行同期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10.48%、207.09%、197.50%、156.11%、151.77%、153.31%。整體呈下降趨勢,僅2020年略有微升。
貸款方面,根據財報,截至6月底,該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8.434億,不良率為5.08%,上年末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3.822億,不良率為2.09%,該行半年內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上漲2.99個百分點,漲幅高達143.06%。
圖源:中原銀行2021年半年報
04 股權質押比例增加 股價腰斬
此外,中原銀行股權被質押的比例也較高,且同樣有上升跡象。根據中原銀行財報,去年年底該行被質押股份占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26.16%。今年6月底,這個數字上升至26.83%,共計53.86億股被質押,與去年末的52.51億股相比增加了1.35億股。
其中,該行主要股東質押的內資股股份占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2.18%。除此之外,尚有8.59億股內資股股份涉及司法凍結。
圖源:中原銀行2020年年報
圖源:中原銀行2021年半年報
中原銀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樂觀,港股市場上,自2017年7月上市以來,中原銀行股價一路下跌。7月19日開盤價2.293港元/股。該行股價最高曾達2.366港元/股。截至12月6日收盤,該行股價為1.00港元/股,與最高價相比已下跌57.73%,最大回撤達61.54%,令人唏噓。
圖源:Wind金融終端
05 涉“永煤債違約”風波 被責令整改
關于中原銀行不能不提的是“永煤債違約”風波。
中原銀行因在為永煤集團提供中介服務過程中存在如未充分保證盡職調查質量、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督促義務、盡職調查工作底稿不規范等違規行為,被責令整改。
去年年底“永煤債違約”引發市場巨震。
在對這家AAA級、國企背景的永城煤電控股集團違約的調查結果中,交易商協會對相關11家機構作出處分決定,共涉及2家發行人、1家會計師事務所、1家評級機構以及7家金融機構,中原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圖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2021年1月15日發布的自律處分信息顯示,中原銀行作為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在為永煤控股提供中介服務過程中,存在以下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
一是未對永煤控股獨立性開展進一步核查并在盡職調查報告中體現,未能充分保證盡職調查質量;二是未就永煤控股涉及的中原銀行股權劃轉事項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督促義務;三是永煤控股DFI項目盡職調查工作底稿不規范。
最終,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對中原銀行予以誡勉談話,并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同時,該行有關違規情況被報送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
一邊是整合多家城商行,迎來新任董事長,一邊是資產規模下降,資本充足率承壓,以及股價持續下跌,中原銀行的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后續將如何發展,鳳凰網財經《銀行財眼》將持續關注。(姚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