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廣靈縣委書記 李潤軍 |
產業選擇要“尊重”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其它環境因素,不能脫離實際貪大、求好看。要瞄準市場選擇產業,產品要能經得住市場的“檢驗”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發展機制,激發內在脫貧的動力、活力,促進貧困個體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拔除貧困發生的病根。在產業選擇上,我們要充分“尊重”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其它環境因素,不能脫離實際貪大、求好看;要把自身的比較優勢挖掘出來,發展“接地氣”的產業。
對于脫貧工作相對滯后的廣靈,“造血式”產業扶貧模式是脫貧攻堅的不二選擇。我們首先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全縣180支幫扶工作隊逐村逐戶摸底謀劃,以扶貧對象自選產業和集中連片開發示范項目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規劃扶貧產業項目;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扶貧產業項目庫,統籌確定“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堅持因戶制宜,以發展能夠增加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的產業為主要內容,擇優立項,注重效益。
目前,全縣9個鄉鎮都建立了扶貧產業項目庫,從中篩選產業開發項目落地,使其更接地氣。同時,要瞄準市場選擇產業,生產的產品要能經得住市場的“檢驗”,否則扶貧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經歷各種“賣難”,老百姓對此是深有感觸的。
我們以原有雜糧、菇菜、畜禽、杏果等產業優勢為基礎,按照全產業鏈理念打造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產業園區和基地,利用市場化理念整合扶貧資源,形成產業帶動,把個體脫貧問題轉化為統籌解決貧困群眾所共同面對的產業、資金和技術困難,引導貧困群眾生產行為向園區和基地產業發展靠攏,易地扶貧搬遷向園區和基地聚集。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使5600戶貧困家庭實現了增收。
本報記者劉鑫焱整理馬國英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