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科與寶能系的股權之爭,鬧得沸沸揚揚。然而,時至今日,萬科的股權之爭,已經演變成萬科與寶能系、恒大系、安邦系、華潤等實力資金的比拼,而這一控制權的爭奪之戰,至今仍未獲得完滿的收官。
事實上,在各大險資緊盯著萬科A股權的同時,其在二級市場上也采取了大規模布局入股的舉措。更有甚者,部分險資還采取了接連舉牌的形式,來達到更進一步的戰略性部署。很顯然,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險資的頻繁異動表現,確實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重視,而險資資金的系列行動,尤其是部分高杠桿的行為,也逐漸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重視。
今年以來,有關險資的監管動作時有傳出,但其對市場并未有著過于顯著的沖擊壓力。但是,在最近一段時期,隨著各類監管傳聞的四處傳出,結合市場一度傳出了“來自萬能險的存量資金會逐步在5年內被置換或取出”的消息,也加快了保監會新規的到來。
今年9月6日,保監會分別發布了《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由此引起了市場的廣泛熱議。或許,隨著保監會新規的來臨,險資頻繁異動的行為似乎有了一個關鍵性的拐點。
其中,從保監會新規內容來看,既明確了保險姓“保“的原則,而且還通過大幅提升萬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與此同時,仍將對部分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作出了相關的要求,且給出了5年的過渡期,盡可能降低其對市場資金乃至部分險資的沖擊壓力。
事實上,對于這一次的保監會新規而言,確實給市場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其中,對于近期頻繁活躍的險資機構,尤其是部分采取高杠桿資金行為的險資機構,將會面臨著較大的約束壓力。或許,對于這一類相對激進型的險資機構而言,它們將會面臨一次比較嚴峻的轉型壓力,而后續保費規模的降低,無疑給它們帶來更多的考驗。相反,對于那些萬能險占規模保費比例不高于規定限制的險資,特別是上市險資機構來說,此次新規的沖擊力并不會太顯著。
反映在二級市場中,隨著保監會新規的出爐,或將進一步壓制后續險資機構的入股與舉牌動力。由此一來,實際上也給市場新增流動性的涌入預期構成了壓力,而后續市場更需要關注到例如外資資金、養老基金、職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的補充力度。退一步來說,如果市場新增流動性涌入熱情不高漲,且長期資金引導進程依舊緩慢,則將會繼續維系當下A股市場以存量資金主導的特征,這給后市市場進一步拓寬上漲空間帶來了阻力。
此外,在保監會新規的影響下,部分激進型的中小險資機構或面臨轉型的壓力,而在后續保費規模縮減以及險資增持力度減緩的形勢下,將會給前期猛漲的險資概念股構成比較直接的沖擊影響。或許,對于部分價格已被市場爆炒,且其價格已經遠離其真實價值中樞位置的股票,投資者仍需要多看少動,暫時以觀望回避為主。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對于此次新規,也并沒有市場傳聞中那樣可怕,且對部分規則設定了5年過渡期,這也給部分險資機構帶來了一定的喘息期以及整改期。但,新規之下,雖然不會在短期內對險資機構構成沉重打擊,但未來保費規模逐步縮減、險資業務明顯約束以及險資在二級市場的增持力度逐步趨緩等影響下,仍然會讓部分險資機構,乃至市場投資者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