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傳言引起了西安滴滴司機的焦慮。網上傳言稱,滴滴將所有當地私家車加盟司機的獎勵下調80%,預計最終將取消對私家車加盟司機的全部獎勵。
在此之前,滴滴出行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針對乘客的紅包補貼和司機的獎勵將繼續發放。
一名西安的滴滴私家車主告訴記者,他在半個月前加盟滴滴時早高峰獎勵是1.5倍收入,如今滴滴針對加盟司機設置了沖鋒獎(推薦司機加盟的獎勵)、新人獎和翻倍獎,8月6日的翻倍獎規則為早高峰1.4倍收入、晚高峰1.2倍收入(每單封頂獎勵15元)。
在其他城市,滴滴出行對加盟車主的補貼也在減少,加上滴滴快車定價偏低,滴滴車主抱怨收入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也有為數不少的加盟司機表示已退出網約車行業。
滴滴出行官方表示,滴滴平臺目前注冊的司機人數約1000萬,但在加盟車主因收入下降不斷退出之后,滴滴出行如何保持網約車市場規模將面臨考驗。一同接受考驗的,還有共享經濟模式在離開高補貼后將何去何從。
不斷退出的私家車專車
滴滴出行的司機規模增長迅速。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底時,滴滴平臺注冊司機人數為500萬,但現在已增長到1000萬,此外還接入了100萬輛出租車。
滴滴出行拒絕向記者透露滴滴平臺上自營車、加盟車數量變化情況。個別城市數據顯示,私家車加盟的共享經濟模式仍是主流。
南京市一名網約車從業者告訴記者,“南京市注冊了6萬輛滴滴快車,每天的快車訂單約30萬,但每天最少接一單的只有3.4萬輛。”也就是說,共享經濟模式仍是平臺主流,約一半車主不定期接單。滴滴出行也曾在2015年表示,平臺上大多數司機每天接4單左右。
但現在每天接三四單的車主少了。“那些人要么圖個新鮮,要么是為了泡妞,現在補貼少了,如果每天還只拉三四單,估計掙的錢只夠油錢。”他說。
上述車主甚至認為,私家車主做專車司機都已無利可圖。“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天的利潤也就500元,一個月賺15000元,可是每個月車輛的費用就要折算八九千元,因為幾年跑了幾十萬公里之后,車也就廢了。”他說。
“兩年前不一樣,專車司機掙的是補貼,所以會有很多人每個月花幾千塊錢租車跑專車。”他說。現在,滴滴一般只在早晚高峰對司機補貼。
一些車主感覺自己每天的派單量越來越少。“我感覺滴滴平臺在派單時偏向自營車。有一次我三個小時都沒派到一個單子,和身邊自營車司機一聊,結果他們說自己的單子都拉不完。”
“北京現在滴滴的自營車是8萬輛,等增長到15萬輛的時候,私家車主估計全部要退出了。”上述車主說。
這一數字并未得到滴滴官方證實,但知情人士介紹,全國范圍內與滴滴出行合作的汽車租賃公司已達約2000家,有的車輛規模為數千輛。
共享經濟陷入補貼魔咒
相比征求意見稿強制平臺與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的規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規定平臺可以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協議”。
“這種用工關系的靈活性非常適合分享經濟背景下的網約車用工模式,更適合網約車駕駛員兼職賺家用的現狀。”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但《暫行辦法》同時規定網約車車輛和司機需要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這又提高了私家車主的成本。
“新政規定車輛和駕駛員要取得相應資質,做兼職也要考慮投入產出,如果每天只接幾個單,那就是個順風車,何必去辦證呢?”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說。
“新政實行后,網約車性質要變更為營運車輛,車輛的交通事故商業保險費用要上漲50%-100%。”上述車主說。
網約車新政確立的網約車“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定位也給私家車主設立了門檻。“專車剛出現時,平臺招聘的專車司機服務很好,車上還提供水,但私家車進入后,服務開始良莠不齊,也出現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的糾紛。”李俊慧說。
“網約車行業要發展,必須依靠那些經過培訓的高服務質量的專業司機。”上述南京市網約車從業者說。
如果滴滴平臺上那些每天只拉幾單的兼職車主大量退出,只剩下平臺自營車輛和招聘司機,那么共享經濟模式也將面臨考驗。
“共享經濟只是網約車發展早期,一些平臺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好的政策扶持打的一個牌子而已。從實際體驗來講,現在專職司機的比例越來越高了。真正的共享經濟,應該是順風車這樣的合乘模式。”李俊慧說。
今年6月1日,滴滴順風車對外披露了上線一周年的成績單:數據統計顯示,一年時間內平臺覆蓋城市343個,使用乘客數突破了3000萬人,共運送2億人次出行,總行駛里程達到29.96億公里。
但滴滴平臺并不對順風車訂單收費,這意味著這種共享經濟模式難以對平臺的盈利,甚至估值作出太多貢獻。
“平臺應該會考量,未來在司機、車輛減少的前提下,對網約車需求和供給做一些平衡。最終的平衡是,雖然單數少了,但由于單價高了,司機收入可能不會下降太多。”李俊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