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4月24日報道,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和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撰文稱,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國整體經濟的負債相當于GDP的246.8%左右,而造成高負債的主要因素是企業領域負債的拖累。
中國整體經濟負債已達GDP的246.8%
作者援引數據稱,截至2015年底,中國整體經濟的負債相當于GDP的246.8%左右,高于2014年底的231.5%,以及2008年底的163.8%,中國的信貸水平在2008年首次開始提速。并不存在信貸紅線,即引發危機的信貸水平。并且,中國的高儲蓄率以及穩定的增長都是維持市場穩定的強大力量。即便如此,信貸增速超過GDP增長率而不造成嚴重后果的狀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企業領域成高負債主因
據作者分析,造成高負債的主要因素是企業領域。彭博經濟學家的計算顯示,截至2015年底,企業負債相當于GDP的165.1%左右,高于2014年的160.6%和2008年的101.7%。這正是外界對僵尸企業和行業產能過剩擔憂的核心問題。彭博經濟學家的計算機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央行、中國債券信息網以及國際清算銀行(BIS),包括銀行貸款、公司債券、影子融資以及海外借貸等。
第二大因素是家庭借貸。截至去年底,中國家庭的負債相當于GDP的40.5%左右,高于2014年底和2008年底的36.4%和18.2%。雖然增長迅速,但是從國際標準來看,實際上這個水平相對較低。計算涉及的數據來自中國央行的家庭抵押貸款和其他銀行貸款。
中國政府的債務水平相對較低,并且較為平穩,2015年末相對于GDP的比例約為22.1%,高于2014年末的約16.2%和2008年末的約15.5%。上述數字并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大規模借貸,因為他們往往通過融資平臺來舉債,已被包括在公司負債行列。
最后,銀行債務相當于GDP的19.1%左右,高于2014年的18.4%,但低于2008年的28.4%。銀行債務包括政策銀行和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以及中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發行的債券。其中,政策銀行債券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