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美國經濟明顯放緩至0.7%
2015年四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僅增長0.7%,大幅低于預期,比三季度大幅放緩1.3個百分點,消費、投資、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
四季度消費增長2.2%,比三季度下降0.8個百分點;私人投資萎縮2.5%,比三季度下降1.8個百分點,這是2012年以來私人投資首次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出口萎縮2.5%,比三季度下降3.2個百分點。
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已經大幅減弱
全球市場在經歷了一月初由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動蕩之后,在二月初又經歷一波恐慌。二月頭兩周,日本股市下跌近15%,法國、德國股市下跌近10%,尤其是歐洲銀行股遭遇暴跌,美國股市下跌4%左右。這一系列的全球市場動蕩,引發了美聯儲的關注,美聯儲主席耶倫在2月份的國會證詞中明確表達了憂慮,“近來美國金融形勢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減弱,這些發展如果為時持久,可能給經濟活動和勞動力市場前景造成壓力。”
實際上,目前市場對未來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大幅減弱。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15年底的2.3%一度下跌到1.6%,美元指數也從100附近一度跌至了95。我們認為,上半年美聯儲加息的概率已經很低。
2015年四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3%,與三季度持平,但這是2015年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歐洲銀行股的暴跌顯示經濟的放緩,未來歐洲央行加大量化寬松力度的可能性大增。在此前的歐洲央行會議上,雖然實行了負利率,但并沒有增加QE規模。
日本經濟的情況似乎更糟糕,四季度GDP環比折年萎縮1.4%,2015年二季度和四季度都出現了負增長,而且2014年和2015年日本經濟幾乎是零增長。
1月進出口大幅下降
1月出口同比增速為-11.2%,比上月大幅下降約10個百分點。一方面,1月份出口的大幅下降,體現出近期全球經濟開始明顯走弱;另一方面,年初以來央行打擊外匯市場的投機力量,可能使得之前貿易的“水分”被擠出。
1月進口同比增速為-18.8%,比上月大幅下降11.4個百分點,反映出內需的情形令人擔憂。對主要商品的進口量明顯下降,1月鐵礦石進口量同比4.5%,比之前兩個月兩位數的增長顯著下降;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速為-4.6%,比上月大幅下降近15個百分點。
在進口大幅萎縮的背景下,1月貿易順差為632.9億美元,創下月度貿易順差的歷史新高。
信貸和貨幣大幅上升,持續性有待觀察
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高達2.51萬億元,比上月多增近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近1萬億元,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原因:1.銀行盡早讓信貸落地,鎖定利潤;2、貨幣寬松和銀行信貸主動投放,這是央行和銀行主動增加信貸供給;3、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回升;4.大量的地方和企業債務進行借新還舊。
自從2015年10月底以來,央行沒有再降準,為了避免增加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貨幣放松的力度明顯放慢。實際上,在1月上半月信貸大幅增加的時候,央行還對此有所警告。所以,我們認為,央行主動放松可能不是1月份的信貸大增的主要驅動因素。
由于1-2月份完全缺乏實體經濟的數據,現在很難判斷是否實體經濟信貸有所恢復。從1月進口萎縮,和PMI走低來看,需求明顯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信貸的大幅增長,可能更多是季節性的鎖定收益和借新還舊的結果,其未來的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在信貸大增的情況下,1月份M2同比增速升至14%,M1增速為18.6%。(本文作者廖宗魁系證券市場周刊宏觀部主任、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