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之所以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與當前的經濟運行現狀和矛盾決定的。長期來,中國的企業運作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借貸,形成了高負債狀況越演越烈的趨勢。資本金是企業承擔債務性資金的基礎,資本金的缺乏不僅為企業的經營運作留下了嚴重的風險隱患,而且給國民經濟發展留下了一系列嚴重的不確定性問題。中國金融結構由來已久的問題是直接融資比重偏低,這樣的金融結構必然導致企業的重債務融資而資本補充渠道嚴重不暢,使企業的負債率不斷增加,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2008年之后,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經歷了新一輪的快速擴張。企業債務已經不堪重負。截至2014年底,中國政府負債規模大體占GDP的40%-50%,但企業負債總額已達80多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130%,處于亞太經合組織國家最高區間,也高于OECD國家90%的閾值水平。據研究機構測算,中國經濟今后五年若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債務融資需求將達到18萬億美元,全社會非金融類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將達80%以上。這種狀況長此以往,勢必造成社會資金在債務鏈中逐利循環,不僅加劇了金融系統性風險,還給實體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障礙。
企業適度負債本來是符合市場經濟法則的,但過度負債會增加企業財務成本,降低企業信用,危及金融安全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了解決經濟運行的高杠桿率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行股票注冊制、多渠道股權融資和規范債券市場,這些系統措施貫徹落實到位,將全面形成企業股本市場化充機制,使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進而形成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使中國經濟擁有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正是為了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2014年5月份國務院專門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場俗稱新《國九條》)。該文件出臺后,股市開啟了新的一輪牛市。盡管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股市行情與政策一一對應起來,但具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我國股市的“政策市”屬性很強,政策對市場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
筆者預測,總結股災的教訓、恢復市場的正常功能和秩序將是2016年股市政策的主要方向。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資本市場的部署,股災后發展股市的政策決心更加堅決,可見股市仍被寄予厚望。(編輯 歐陽覓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