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開羅12月19日電(記者劉暢)過去一年,恐怖主義的毒瘤不僅在中東等重災區繼續肆虐,還逐漸向歐洲和北美等地蔓延擴散,國際反恐壓力驟然升高,反恐形勢嚴峻。
特別是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崛起,中東成為全球反恐的最前沿和主戰場。尋找有效打擊“伊斯蘭國”之策,探索根除恐怖主義之道已刻不容緩。
自去年9月美國匆忙組建國際反恐聯盟以來,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雖然不曾間斷,但卻大有“越反越恐”之勢。這與有些國家謀求各自利益,缺乏有效協調配合有很大關系。
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雖然在反恐大目標上一致,但在如何化解敘利亞危機,特別是敘總統巴沙爾去留問題上分歧嚴重,難以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形成合力。中東地區一些大國也有各自的打算。
多年來,中東地區飽受戰亂與恐怖主義之苦,既與根深蒂固的教派沖突有關,也深受西方大國干涉所累。
美國等西方國家打著“民主”“人權”等旗號,發動或插手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沖突以及其在多國煽動的所謂“顏色革命”,導致這些地區政治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和經濟矛盾大爆發,局勢劇烈震蕩,為恐怖主義滋生提供了溫床。
一些國家持續的動蕩導致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年輕人缺乏良好的教育以及就業機會,一些人因此對社會產生報復和逆反心理,為恐怖主義發展壯大提供了可乘之機。
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中東地區只有遵循標本兼治的反恐思路才能最終實現和平,重啟發展。
首先,中東國家應當摒棄宿怨,團結一致,與國際社會共同攜手打擊恐怖主義。中東各國應采取措施團結各派力量,阻止恐怖分子煽動和利用宗教民族矛盾,打著宗教的幌子招募人員、發展力量。
其次,國際社會特別是大國之間在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行動上要緊密配合,西方國家須摒棄雙重標準,加強協調和情報共享以及網絡信息監控,徹底切斷恐怖分子的資金來源。
第三,西方國家應當放棄長期以來的干涉政策,與國際社會一道,協助中東國家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穩定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