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輿論場上沉寂已久的集度汽車終于有了新消息。8月14日晚,百度造車項目集度汽車正式“更名”極越品牌,原集度汽車首款車型“集度ROBO-01”更名為“極越01”進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汽車新產品公示公告,可以理解為,極越01已獲得上市銷售的資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極越是吉利控股旗下新成立的汽車子品牌,公司主體是今年8月9日新成立的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
雖品牌名、公司主體和集度有所區隔,但《深網》了解到,對內部人士而言,集度相當于改名極越,“原來做的項目叫集度,現在做的項目叫極越”。極越品牌發布后,集度汽車用于媒體發布的群聊名稱也隨即更名為極越。
集度變極越,百度從牽頭造車的大股東變參與造車的技術提供方,這意味著目前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或已放棄造車,回歸2018年時的初心。即“百度不會自己造車,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只做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AI和大模型也已代替自動駕駛成為李彥宏的第一戰略。
一位極越內部人士告訴《深網》,未來吉利控股集團管理極越的方式將與管理路特斯、沃爾沃相似。即為獨立性較強的品牌。
從2021年初官宣造車,到如今默默退居幕后,百度為何改變造車路線?
原集度官網,已改為極越官網,僅顯示“您的汽車機器人正在趕來的路上”
生產資質,是第一大難關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官宣造車,稱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彼時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消息披露后,百度美股股價大漲,市值重回800億美元。截至美東時間8月14日美股收盤,百度最新股價為137.59美元,總市值為481億美元。
官宣造車后的一年半里,集度動作迅速,造車進度以季為單位,李彥宏也為其頻頻站臺。
2021年3月,集度公司成立,百度占股55%(3個董事會席位),吉利占股45%(1個董事會席位);6月,首款產品的油泥模型圖片發布;8月,集度CEO夏一平發布首款產品油泥模型風洞實驗圖;11月,彼時集度智能駕駛負責人王偉寶(已離職)稱,集度SIMUCar(模擬樣車)已進入到動態測試階段。
2022年1月,首款概念車的部分外觀和內飾設計細節公布;6月,首款概念車ROBO-01發布;10月,ROBO-01首臺驗證樣車(Verification Prototype)完成試制,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上市,售價39.98萬元,預計2023年交付。
早期李彥宏十分重視集度汽車,2020年底就開始物色CEO人選。
集度CEO夏一平在36氪采訪中透露他曾由任旭陽(百度首席顧問,百度風投和百度資本董事長,百度早期創業元老)引薦結識李彥宏,二人暢聊過智能汽車后,又由任旭陽邀請夏一平擔任集度汽車CEO。
集度汽車成立后,李彥宏雖不在公司董事會中,但《深網》曾獲悉,他也會參與產品定義及設計的相關評審會。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還特別成立智駕融通創新部門承接集度汽車需求。2022年,集度汽車要實現的年預訂單目標被明確寫進李彥宏的OKR中。
夏一平在集度成立之初曾告訴《深網》,集度的首要使命是承載百度所有的技術落地。李彥宏也對集度寄予厚望。他在2022年8月的集度首屆汽車機器人生態大會上曾擲下豪言:“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
集度ROBO-01探月版雖然在2022年亮相各大車展,但始終沒向工信部進行申報。與此同時,集度開始收斂聲量,較為頻繁的進行工商信息變更。
結合諸多信息,業界猜測百度和吉利是在為集度獲取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進行騰挪鋪路。
去年6月,吉利關聯公司將所持有集度股權轉給百度關聯公司,集度汽車有限公司這一主體變為百度100%控股公司,夏一平及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退出董事會;去年12月,該公司主體更名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今年7月,冪航汽車的注冊資本由20億元減至100萬元。
今年8月9日,吉利與百度合資成立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吉利關聯方(浙江吉利產投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5%,百度關聯方(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持股35%,法人及執行董事為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張權,總經理為集度總經理、CEO夏一平。
能否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是新勢力們造車路上遇到的第一大難關。
李一男創辦的自游家因沒能及時拿到生產資質,不得不終止退場,向所有預付用戶返還定金。零跑汽車因生產資質問題,量產時間推后了一年多。
此前,因新造車公司騙補亂象頻發、全國汽車產能嚴重過剩,國內從2017年7月1日開始生產資質基本處于停發狀態。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威馬、零跑等新勢力都是通過收并購有生產資質企業來獲得生產資質。
在多種嘗試之后,百度選擇退守技術方案提供方,將造車話語權交給吉利,以保證集度即極越的順利量產。未來極越01將在吉利杭州灣智慧工廠與極氪品牌共線生產,并計劃于10月正式上市。
留給新品牌的機會不多了
誕生于2023年的極越與誕生于2021年的集度面臨的是截然不同的競爭環境。
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格局尚不明朗,銷量差距較小。2022年,比亞迪3月宣布停止生產燃油車后,新能源銷量異軍突起,突破10萬輛/月,一騎絕塵將包括特斯拉中國在內的所有造車新勢力甩在身后。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以破百萬輛的絕對銷量優勢穩坐全球及國內新能源銷量第一,占據37.4%的中國市場份額。
李彥宏曾在2022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稱,集度汽車關鍵賣點之一是,將搭載百度最新的技術。“考慮到百度行業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我們有信心在電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
但在價格和技術雙雙飛速內卷的國內汽車行業,在法規限制下,各家智能化差距在不斷縮小,智能化對購車決策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
一位小鵬員工告訴《深網》,目前汽車智能化中的座艙和車機在消費環節只有否定性因素,不是有定價權的決定性因素。“小鵬的(智能化)優勢只在跟合資和外資整車廠放在一起時才比較明顯。”
造車的時間窗口尚未關閉,但在比亞迪已率先搶占大部分用戶心智的情況下,尚未量產的新品牌要想突圍參戰,難度較大。
除此之外,極越對于百度和吉利的意義也與集度不同。在當前的股權架構下,極越或將逐漸成為百度所服務汽車品牌中的一員,慢慢褪去其對于百度的特殊意義。
對于吉利控股集團而言,它本身擁有全球最多的乘用車子品牌,旗下光新能源品牌就有極氪、銀河、幾何、極星、睿藍等,內部早已習慣“多生孩子好打架”這一模式。
如果說之前的集度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獨生子”,那么現在的極越則需要靠自身表現向吉利與百度爭取更多的資源。
今年年初,ChatGPT引爆新一輪AI浪潮后,生成式AI成為科技大廠擺脫自動駕駛困境的一劑良藥。美團、百度、阿里先后傳出自動駕駛團隊收縮的傳言。
AI、大模型也已代替造車、自動駕駛成為李彥宏在公開演講時的高頻詞。
“每一個產品都值得重做一遍。但誰真正重新做了一遍呢?百度要做第一個把全部產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構!”李彥宏稱,文心一言和生成式AI,代表了一個新的技術范式,是一個每家企業都不可錯過的巨大機會。“AI市場即將迎來爆發式的需求增長,其商業價值的釋放將是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的。”
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不希望被時代拋下,百度也不例外。新機遇當前,自動駕駛市場化的優先級或被權衡調低,而這對不斷催促前行的極越來說,未嘗不是一個靜心做事,沉淀戰略的好機會。
編輯/lam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