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15日訊(記者蘇楠 葉淺) 繼5月22日公告3個合計涉案金額7000萬元的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后,恩捷股份對科創板擬IPO公司金力股份專利侵權訴訟再加碼,這次涉案金額為2.1億元。
(資料圖)
近期,恩捷股份公告表示,下屬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恩捷”)就金力股份及相關方侵害公司發明專利權糾紛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訴訟合計涉及兩個案件均已立案,尚未開庭審理。據了解,金力股份為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現處于上市審核階段。
中國網財經記者分別致電金力股份及向恩捷股份發出采訪函。截至發稿,恩捷股份未回復采訪函。金力股份工作人員接聽電話,并表示,對于上述案件,公司會有專門的團隊或領導來負責此事,因為恩捷股份剛出公告,相關專利訴訟對公司IPO進度的影響尚不清楚。但當記者問及公司是否實際侵權上海恩捷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共有的2項涉案發明專利時,該工作人員回答相對模糊,稱其不太清楚,需要專業的人來判斷,當前了解的信息相對有限。
恩捷股份多番起訴金力股份專利侵權
近期,恩捷股份首度公告前述2項發明專利侵權訴訟時,披露涉案專利分別為ZL201380061102.8 號、ZL201810710744.0 號發明專利,涉案原告方為上海恩捷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涉案金額合計為2.1億元,并表示案件均已完成立案。
然而,第二日早間,恩捷股份披露更正公告,稱原告僅上海恩捷一方,涉案專利實為上海恩捷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共有。
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前述兩項涉案發明專利均與非水系二次電池用隔膜、其制造方法及非水系二次電池相關,由帝人株式會社分別于2013年10月25日、2013年2月25日申請,并分別于2017年12月8日、2021年12月31日被授予發明專利權。一個月前,該兩項專利均于2023年7月7日完成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的轉移。
有分析表示,涉案發明專利或源自日本帝人株式會社,涉案金額高達2.1億元,但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卻始終未對金力股份發起訴訟,甚至專利共有方上海恩捷主動發起訴訟時,日本帝人株式會社仍非原告方。涉案發明專利于近期發生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轉移后,不久恩捷股份即公告前述2項專利侵權訴訟,在時間上亦或有些巧合。
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曾對恩捷股份發出采訪函,問及為何日本帝人株式會社未提起訴訟,及若勝訴,高達2.1億元的賠償金額二者將如何分配等。中國網財經記者亦曾問及上海恩捷何時、為何尋求與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共有前述涉案專利,前述兩項于十年前申請的涉案專利在現在或未來對公司發展有何助力,及公司如何確定索賠金額等。截至發稿,恩捷股份未回復采訪函。
在雙方共有專利的背景下,上海恩捷是否可以單獨起訴金力股份專利侵權?北京市眾明律師事務所許子棟律師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會會議紀要,明確知識產權在獨占、獨家(排他)授權模式下,被授權人可以自身名義直接起訴。另外,普通許可模式下,只要明確約定了維權權利進行轉授權,司法實踐中,法院支持被授權人以自身名義提起訴訟。
實際上,這并非恩捷股份首次就專利侵權問題對金力股份發起訴訟。在兩個月前,5月22日,恩捷股份也曾公告下屬子公司上海恩捷、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恩捷”)就專利權糾紛向金力股份提起訴訟。
此次專利侵權訴訟則共計3個案件,涉及的專利分別為第ZL201810751698.9 號發明專利、第ZL201920914445.9號實用新型專利、第ZL201921292978.4號實用新型專利,合計涉案金額為7000萬元。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查詢到,前述三項專利申請時間集中在2018年、2019年,獲授予時間集中在2020年、2021年。與恩捷股份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共有專利相比,此三項專利均由恩捷股份下屬子公司申請,申請日期更近,且均為鋰離子電池隔膜相關。
合計涉案金額約2.8億元
據悉,金力股份當前正處于科創板擬IPO階段,由海通證券保薦,擬融資13.10億元。其上市申請文件于2022年12月30日被上交所受理,2023年1月21日,公司接受首輪問詢;3月31日,公司上市審核進程因需補充更新財務資料中止,6月30日恢復;8月11日,公司對上交所的首輪審核問詢回復意見公布。
截至目前,恩捷股份共公告5個對金力股份的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合計涉案或約2.8億元,這一數據占金力股份凈利潤比例相對較高。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金力股份分別實現凈利潤約-1.29億元、-1.70億元、1.03億元、3.64億元。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未分配利潤(合并口徑)約為0.93億元。
除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開支以外,恩捷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合計5個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公司均要求金力股份立即停止侵害其專利權的行為,并銷毀侵權產品以及專用于制造侵權產品的零部件、工具、模具、設備和圖紙。
那么,恩捷股份對金力股份IPO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曾致電金力股份,公司工作人員接聽電話,并表示,對于上述案件,公司會有專門的團隊或領導來負責此事,因為恩捷股份剛出公告,相關專利訴訟對公司IPO進度的影響尚不清楚。但當記者問及公司是否實際侵權上海恩捷及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共有的2項涉案發明專利時,該工作人員回答相對模糊,稱其不太清楚,需要專業的人來判斷,當前了解的信息相對有限。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業內專利訴訟糾紛較多。金力股份是否實際對恩捷股份相關專利構成侵權,具體要看金力股份的產品、業務和涉案專利的關系,要等法院的判決結果。
許子棟律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分析,“金力股份作為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目前處在上市審核問詢階段,2.8億元的專利侵權訴訟,對公司的影響一定是有的。市場投資者的關注點在于,這些專利侵權訴訟是否會對企業的核心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如果訴訟不能及時有效解決,這會對企業的商譽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影響企業IPO的進程和融資效果。”同時,許子棟律師表示,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后續訴訟進展、交易所的問詢及公司回復。
鋰電隔膜行業專利訴訟糾紛頻發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市場集中度來看,2022年中國鋰電隔膜TOP3企業市場占比64%,TOP6企業市場占比為85%,市場集中度高。
其中,2022年國內濕法鋰電隔膜企業出貨量排名靠前的包括上海恩捷、中材科技、河北金力、星源材質等,干法隔膜企業出貨量排名靠前的包括中興新材、星源材質、惠強新材等。
金力股份亦在招股書中表示,2021年,公司濕法鋰電池隔膜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8.9%,行業排名第四,僅次于恩捷股份、中材科技、星源材質。
除上述恩捷股份對金力股份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外,另一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興新材亦正面臨著來自同行業競爭對手星源材質一輪又一輪的專利侵權訴訟。
據中興新材于近日披露的首輪審核問詢回復,2022年3月4日,星源材質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興新材、武漢新材、 深圳賽恩士科技有限公司停止侵害星源材質第ZL201510998677.3號發明專利權的行為,并連帶賠償星源材質經濟損失5000萬元及因維權的合理支出50萬元。后法院判決駁回原告星源材質的全部訴訟請求。
2023年1月16日,星源材質再度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興新材、武漢新材、杜某停止使用、披露或允許、許可他人使用星源材質的技術秘密,要求中興新材、武漢新材、杜某連帶賠償星源材質經濟損失5000萬元及因維權的合理支出50萬元。截至2023年7月18日,該案已立案未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