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熱點資訊
美國2月CPI續創40年來新高,通脹峰值尚未到來?
美國2月CPI同比上漲7.9%,續創40年來新高;環比上漲0.8%,這是美國CPI環比增速連續第21個月錄得正數,其中能源和服務近期貢獻了最大幅度的飆升。路透評點評稱,隨著俄烏推高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進一步加速。并且上個月的CPI數據并沒有完全反映2月24日「軍事行動」開始后油價的飆升。
「華爾街獨狼」伊坎清倉西方石油,獲利10億美元后離場,巴菲特仍在增持
有「華爾街獨狼」和「企業劫掠者」之稱的美國億萬富翁卡爾-伊坎最近出售了其在西方石油剩余的最后股份。據報道,伊坎從西方石油公司的投資中獲得了約10億美元的利潤,之所以清倉離場,除油價回升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一直對2019年西方石油公司以高達380億美元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感到不滿,認為收購阿納達科是一個考慮不周的防御舉措。
而巴菲特則在增持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份。截至上周五,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報告稱,該公司持有價值約50億美元的西方石油股份。
相關資訊:美股油氣股漲勢迅猛!大行看漲油價至200美元
海外最大中國股票ETF易主
伴隨著中概股巨震,海外最大中國股票ETF易主,跟蹤中國互聯網指數的KWEB讓位跟蹤MSCI中國指數的MCHI。KWEB發行人金瑞基金的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發聲表示,已經啟動了ADR換港股,他認為目前這些中概股公司的股票和公司的基本面出現了較大的背離,換言之股票已經處于被嚴重低估的狀態。
「妖鎳」逼空按下暫停鍵,連續漲停后跌停
3月7日隔夜,倫鎳走出有史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盤面報價從29770美元最高至55000美元,漲幅超88%。3月8日倫鎳盤中再度創下101365美元/噸的新高,單日漲幅超100%。在LME宣布暫停鎳交易后,鎳價定格于80000美元/噸。倫鎳兩個交易日里大漲240%,刷新LME成立145年來的價格飆升紀錄。周四夜盤,滬鎳主力合約恢復交易,開盤跌停,跌幅17%,直至收盤未打破跌停狀態。
相關資訊:鎳價暴漲不止,后市如何演繹?
大盤回顧
大行觀點
一切都在漲!華爾街拉響經濟滯脹風險警報
面對多個指標集體「報警」,多家華爾街投行紛紛警告,全球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滯脹或更多衰退風險。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都分別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了1個百分點,并將全球通脹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
「滯脹」是指經濟增速停滯且通脹率飆漲,是上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的新經濟現象,當時石油危機導致油價長期處于高位,但GDP增速卻急劇下降。
華爾街分析師提供3種規避滯脹風險的方法:采取「杠鈴策略」;選擇「定價類股票」;減持價值股和周期股。
相關閱讀:股市兩行淚,商品漲破天!接下來該怎么辦?
高盛將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位下調至4,700點
高盛將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位從4900點下調至4700點,理由是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前景轉弱。新目標位暗示該指數較周五收盤水平4204.31點有約12%的上漲空間。「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以及美國和全球增長前景轉弱,驅使我們下調企業盈利預測,」該行在周五盤后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高盛預計2022年企業每股收益將增長5%至221美元,之前的預期為226美元;該行還將2023年企業每股收益預期從240美元下調至233美元。
張憶東:俄烏沖突對港股短期沖擊基本結束,深跌反彈或將出現
短期展望,伴隨著短期恐慌情緒的宣泄,A股和港股有望確認短期底部,有望出現跌深反彈的窗口期。俄烏戰爭的中期影響可能仍要警惕,警惕全球的滯脹風險,警惕美股乃至全球股市中期基本面的風險。建議:
首先,立足價值重估,做好防御、做好避險,特別是聚焦國企央企相關的重估行情,波段操作俄烏戰爭相關的避險資產——能源、黃金、農業等;中期,聚焦新能源運營商、金融、央企國企地產、海外定價的資源等債券低估值價值股。
其次,立足跌深反彈,階段性進攻是要精選績優成長股,注重估值和業績之間的性價比、預期差。
相關資訊 | 張憶東:俄烏沖突對A股港股沖擊,或將于三月上旬基本結束
中信建投:止盈戰爭相關商品,保留黃金
從歷史來看,戰爭中的股市往往先跌后漲,海灣戰爭中的油價與股市完全負相關,和當前非常類似,因此當前等待沖突結束,市場會回歸原有的主線邏輯。對于成長股而言,加息不再是主要矛盾,2月14日以來,半導體、光伏等出現了一波上漲。
對于當下,繼續追漲與戰爭相關的商品不是最好的選擇,增配前期超跌的權益更為合適。美國經濟衰退、美聯儲難有更激進的加息是黃金牛市的底牌。
大象財富基金排行榜
風險及免責提示:本文件并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于任何禁止發布本文件所載資料的司法管轄區,本文件所載資料并不構成于該司法管轄區分銷、提呈購買或要約買賣任何證券。瀏覽本文件之人士應留意及遵守任何相關限制。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的特點及后果,并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應仔細閱讀基金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及相關文件以了解基金詳情(包括其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敬請投資者注意,基金產品的價格可升亦可跌,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變動,投資者或無法取回其投資于基金的金額,基金過往的表現不能預示日后的表現。本文件中如有類似前瞻性陳述之內容,此等內容或陳述不得視為對任何將來表現之保證,且應注意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本文件并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
編輯/Iri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