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徐紹史被問及稅負問題時表示,我感到,一些個案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必過分解讀。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從稅制改革和稅負構成的角度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的結論是,我們國家宏觀稅負的水平總體上并不高,他們兩個部委的分析非常重要。我也總體上贊同,與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持有相同的看法。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我想請教一下您,對于2016年的中國經濟來說,可能“漲”這個字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在2016年的年末,隨著曹德旺的一段訪談,我們國家企業的稅負在朋友圈里一直看漲到了“死亡稅率”,這種輿論的背后實際反映了一線實業家的一些擔憂,乃至整個社會的焦慮。同時我們也看到,另一方面其實中央對降成本這項工作非常重視,2016年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來降稅清費,請教徐主任的是,在中央的政策和一線實業家的獲得感之間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導致了這樣現象的出現?謝謝。
徐紹史:
謝謝你的提問,最近這個話題挺熱,制造業的成本、企業的稅負議論也很多。曹德旺董事長,可能還不止他一個,另外還有些企業也反映了一些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問題。我感到,一些個案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必過分解讀。當然我也注意到,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從稅制改革和稅負構成的角度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的結論是,我們國家宏觀稅負的水平總體上并不高,他們兩個部委的分析非常重要。我想,這個問題是不是能從更多的角度來看,比如說,既要看到絕對的成本,也要看到相對的成本;既要看個案,也要看總體;既要看成本競爭力的指數,也要看構成指數的具體數值,總成本當中還有分項研究和分析,這需要做客觀科學的分析來比較,全面考慮上述這些因素。
我也總體上贊同,與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持有相同的看法。我依然相信,我們國家的市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依然是外資最佳投資國之一。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這些企業的訴求,我們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來降低企業的成本,應該說去年一年還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12月份的數據我手里還沒有,1—11月份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收入當中的成本同比下降了0.14元,主營業務收入的利潤率同比提高了0.26個百分點,這很說明問題。
我大體算了算,去年我們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大數大概1萬億左右。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減稅降費。減稅,大家都知道我們去年開始全面推進“營改增”,2016年能夠為企業減少稅負大數是5000億,涉企收費通過我們去年清理,特別是進出口環節的涉企收費,銀行卡刷卡的收費定價機制等等,銀行卡刷卡是收商家錢的,不是收消費者的錢,涉企收費大概減少了560億。這樣減稅降費共有5500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