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元旦,鐵路運輸迎來了春節前的一波“小高峰”。根據1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數據顯示,元旦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752萬人次,2016年12月31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970萬人次,同比增加55.8萬人次,增長6.1%。隨著年底一批新線的開通運營,“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基本成型,高鐵成網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不過,隨著“十三五”鐵路建設規劃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相繼發布,“四縱四橫”將逐漸成為歷史,“八縱八橫”的高鐵網時代即將開啟。另外,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1月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表示的,推進鐵路資產資本化經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預示著,我國鐵路運輸行業今年均會有“大動作”。
四縱四橫已為八縱八橫打下基礎
“鐵路混改,遠不如字面上寫出的如此簡單。”昨日,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他認為,僅從鐵路網規模上來看,到2016年底時,全國鐵力營業里程就達到了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有2.2萬公里以上,穩居世界第一名。“繼去年‘八縱八橫’提出后,我國高速鐵路網的里程數還在不斷增加。”
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官方一直在對鐵路規劃進行動態調整。2004年,中國國務院批準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國家發改委對規劃進行了一次修編調整。2014年國家發改委再度啟動對規劃的修編,并形成此次發布的版本。
在此次發布的規劃中,官方在原規劃“四縱四橫”主骨架基礎上,增加客流支撐、標準適宜、發展需要的高速鐵路,形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
據介紹,“八縱”通道為: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臺)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銀)海通道、蘭(西)廣通道;“八橫”通道為: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
滬昆高鐵全線開通后,將補全我國鐵路“四縱四橫”規劃最長的“一橫”。至此,我國2008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提出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鐵路網基本形成,這也為2016年新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的實現打下基礎。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鐵路建設在數量增長的同時,質量提升更為明顯。截至目前,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2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60%以上,擁有高速動車組2503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首個成網運營,建設運營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管理經驗豐富的國家。
高鐵如今已成為我國民眾出行首選。目前,中國每天開行高速動車組4200多列,運送旅客400多萬人次,并且保持了超高的正點率,2015年全國高鐵始發正點率達98.8%,終到正點率達95.4%。截至2016年7月份,中國高速動車組已安全發送旅客超過50億人次。
2017年春運全國鐵路客運能力預計同比增長7.5%,其中北上廣等發達地區到中西部外出務工人員密集地區的客運能力增長8.9%。這將有效緩解春運鐵路運輸能力緊張,更好地滿足百姓出行需求。
鐵路混改要規范和落實兩級主體企業權責
而面對上述情況,有分析人士表示,鐵路混改,如果貿然推動大規模改革,顯然不穩妥。因此,中國鐵路混改的基本思路,要從試點推進開始。“已經盈利的鐵路段線,或將成為混改的排頭兵。鐵路混改邁入證券化,其對一線戰略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容輕視。”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投資界人士表示。
據了解,在1月3日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陸東福在提及混改之前,先提出要“規范和落實鐵路兩級主體企業權責”。事實上,這恰是成功推進混改的條件之一。所謂“規范和落實鐵路兩級主體企業權責”,陸東福的闡述是,按照總公司和鐵路局的職能定位,進一步優化權責劃分,充分發揮兩級機構的優勢和主體的作用。
其中,鐵路總公司統籌全路的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制度標準、企業經營目標、重大改革舉措等,加強與改進對鐵路局的管理。鐵路局要強化市場經營主體意識,貫徹落實總公司的各項決策部署,依法在職權范圍內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另據了解,陸東福的講話給予鐵路局的改革以較大的靈活性。例如,在加大綜合經營開發力度方面,陸東福說,要落實鐵路局土地綜合開發主體責任,賦予必要的開發自主權,面向社會資本,推出一批土地綜合開發項目。
同時,在推進鐵路資產資本化經營方面,陸東福給出了“一攬子”方案,包括:研究推進鐵路企業債轉股,深化鐵路股權融資改革;研究探索鐵路資產證券化改革,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總結完善既有鐵路控股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機制,對具備條件的科技和專業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逐步改制上市,增強國鐵資本的控制力,擴大資本溢出效應;加強合資鐵路公司管理,依法合規推進優化重組工作,促進合資鐵路健康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鐵路混改開啟資產證券化時代 業內人士稱盈利鐵路段線或成混改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