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審議通過《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部署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這是繼兩個月前國務院召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后,再次召開事關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會議。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東部沿海開放等區域戰略,形成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四大板塊”??梢钥吹剑鞑看箝_發戰略實施已經有15年的時間,在中央不斷加大傾斜和支持力度之下,西部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從經濟增長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西部省份增速較快,其中重慶、西藏以10.7%的增速并列第一,貴州以10.5%的增速名列第三。從投資增速來看,2000—2016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300項,投資總額達63515億元,其中2016年,國家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30項,投資總規模為7438億元。重點投向西部地區鐵路、公路、大型水利樞紐和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不過,與東部等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發展仍然相對滯后。目前,西部地區仍然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體系,缺乏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陀^而言,西部地區改革紅利的釋放應該來自于產業轉移和城鎮化,還來自西部地區的投資空間和基礎建設空間。過去由于區位和基礎設施的原因,在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下,西部扮演的是資源供給者的角色。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近幾年西部不斷加大的基礎設施投入,這種格局在發生改變。目前,中國正在進行著由東向西的產業梯度轉移,西部無疑是這次轉移的受益者。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西部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西部中小城市。
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西部地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余地。西部發展起來,拉動了就業,國家的就業就更有希望。西部發展是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西部開發要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必須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要培育重點城市群,突出持續推進民生改善。這都為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毋庸諱言,當前,隨著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的結構性調整,西部地區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國家重點加快發展的區域。根據近期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工作座談會的結論,未來西部地區將由過去沿著少數鐵路沿線的開發模式,改為以“五橫兩縱一環”的格局,圍繞現有5條高鐵路線以及相關城市群布局。由于大力發展沿邊地區的開發,對西部地區經濟促進作用大,因此隨著上述的格局出現,有望成為經濟新亮點。
從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投資項目來看,“十三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向中西部傾斜。今年11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了8個鐵路公路項目的批復公告,總投資額達2681億元。這8個項目包括:榮昌至瀘州公路四川段、甘肅省甜水堡(寧甘界)經慶城至永和(甘陜界)公路等。細細看來,不難發現,以上項目多位于中西部地區。事實上,交通部日前發布的今年前10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顯示,西部地區公路建設投資7004億元,為去年同期的114%,占全國公路建設投資的48%。可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短板,未來幾年交通投資力度仍會加大。
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內發展戰略的調整,還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需要,當前推出的一系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都需要更多地向西部地區傾斜。從全局的角度而言,目前致力于中西部鐵路建設,無論對于定向調控,還是產業帶的轉移等,其社會意義都尤為明顯。需要指出的是,現在中央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補助標準,銀行貸款也極為支持,各地政府更應當注意投融資模式的創新,保證項目財務的可持續性。政府應在投資中從主角轉變為引導、服務和監管的角色,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強化社會資本的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