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媒體報道的消息很多,基本可以總結為在防風險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對經濟增速的要求降低;央行要控制好流動性閘門,為去杠桿營造環境等等。順著這個邏輯看,我覺得需要討論2017年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去金融杠桿的過程,加息是不可避免的。
理論上而言,杠桿的產生來自兩方面因素,一是資金面的寬松,機構有充足的資金去加杠桿;另一方面是資金利率過低,資金利率和資產收益之間存在加大的利差,加杠桿收益高。本質上,就是量和利率兩方面,而央行調控流動性,也恰恰是從這兩個維度出發的。8月份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轉向的時候,采取的就是利率的工具,推出了14天,28天逆回購,并鎖短放長,希望以此來提高資金成本,倒逼杠桿下降。而后來發現利率的政策效果有限,又開始采取量的工具,更快的回收流動性。最終的結果就是引發了本輪的債災。
從本輪的故事看,去杠桿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提高資金利率也就是加息是不可避免的。盡管目前公開市場利率沒有變化,但實際資金利率已經很高,高的利率對機構加杠桿的行為形成了一定的約束。從這個角度看,央行已經加息。
但展望后期,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假設央行這輪去金融杠桿最終能獲得勝利,金融杠桿下降了,債券收益伴隨著去杠桿的過程,最終也提高了。一旦央行貨幣政策重新回歸寬松,公開市場利率維持在2.25,實際資金利率也回到這個水平,那個資金利率和債券收益的利差可能更大,巨大的加杠桿收益最終又會導致機構去加杠桿。所以為了避免金融杠桿的死灰復燃,公開市場利率需要提高,實際資金利率也需要維持在高位,這本質上就是加息的必要性。
二,實體經濟的去杠桿,加息是可能的。
我在此前的報告中分析過,實體經濟的杠桿產生于低利率的環境。從實際情況看,2009年的低利率環境是本輪企業杠桿不斷累積的起點。理論上,企業去杠桿,需要營造一個并不太寬松的貨幣氛圍。2017年政策基調不僅僅是金融去杠桿,企業也要求去杠桿,近期政策基調已經不再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了。從未來要求企業繼續去杠桿的情況看,適度的加息形成一個相對偏緊的環境,反而有利于業績不好的企業,不能承受融資成本回升的企業主動的去杠桿。
當然,從實際情況看,前期貨幣寬松的時候,流動性釋放過多,企業融資成本確實是下降的;而未來,即使基準利率不會提高,伴隨著貨幣政策收緊和流動性收緊后,企業融資成本自然也會上升,從效果上看,應該也就是加息。
三,防房地產風險,加息是必然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因素除了人口因素,城鎮化因素之外,主要就是房地產杠桿的問題(本質是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的問題(融資成本的問題),持有期成本的問題(房地產稅的問題),還有交易成本的問題(買賣的稅收).
10月份的房地產調控出臺后,近期各個地方政策又在繼續補刀,這說明前期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并不好,為什么不好?核心還是回到了上面的幾點,前期調控的政策更多集中在是限購和首付比例的提高。限購只是邊際上壓制了需求,在供小于求的城市,限購的作用也就不是那么大,也就難動搖房地產泡沫的核心。盡管很多城市的二套房等首付比例提高,確實對房地產泡沫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要真正的擠出泡沫,房地產貸款利率的提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四,匯率貶值壓力下,在外匯儲備接近零界點的時候,加息可能是被動的選擇。
這一點我們在此前的報告中多次分析過,很多國家面臨匯率貶值壓力的時候,都選擇了加息,盡管加息的效果并不一定那么好,但是除了加息還能如何?前期土耳其已經這樣干了。目前我們還不至于如此,是因為我們還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但如果按照前面2年的下降速度,可能到2017年,外匯儲備會接近2.5萬億(這好像是各界認為的零界點).
所以,在fed加息預期較強的2017年,美國國債利率的回升,美元指數的回升,可能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我們被動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小。
五,通貨膨脹預期的提高,增大加息的可能性。
從2014年以來,政策上基本上就沒有提及通貨膨脹預期,而近期政策又開始提及這個,表明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嚴重了。實際上,我們此前建立過通貨膨脹預期指數,基本涵蓋了4大指標,包括:
(1)經濟的指標。經濟的好壞會影響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目前微觀行業改善后,漲價的東西真的不少。
(2)流動性的影響。這一點不再多說,廣義流動性太多,通貨膨脹預期的起來是早晚的問題。
(3)一些關鍵的價格指標。例如,房價和房租的上漲,油價的上漲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這些價格非常剛性,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也會更持久。實際上,核心CPI已經到了1.9,超過1.5的存款基準利率了(即使1.3倍,基準利率也就是1.95).
(4)物價指數的自我強化。在漲價的階段,物價會形成自我強化的反饋;跌價的階段,物價又會形成自我減弱的反饋。而目前已經進入自我強化的過程,如果不壓制通貨膨脹預期,后果比較嚴重。
根據我們建立的通貨膨脹預期指數看,盡管現在整體物價水平例如cpi并不高,但是老百姓的通貨膨脹預期并不低,因為老百姓除了工資不漲,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漲價。那么在通貨膨脹預期持續增強的背景下,加息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六,加息的可能路徑:先公開市場,后存貸款基準利率;先下浮比例降低,再基準利率的上升。
如果2017年加息是可能的,在目前我們仍處于利率雙軌制的環境下,加息的路徑是什么:
(1)對金融市場而言,公開市場利率是基準利率,所以去金融杠桿的要求下,這個利率變化更早一些。如果細究,貨幣市場利率也是雙軌制,公開市場利率和實際資金利率有區別。一開始變化的是實際資金利率,公開市場發行利率變化更慢一些,我估計明年這個利率有補漲的可能。
而且從匯率的角度,貨幣市場利率也比存貸款基準要更重要一些。
(2)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則是對居民和企業更重要。對居民而言,存款利率決定了其存款的收益,如果通貨膨脹預期上升,這部分是需要提高的。對企業而言,貸款利率是其融資成本的大頭(貸款還是目前最大的融資工具)。所以,綜合而言,存貸款基準利率變化更為滯后一些。當然,在存貸款基準利率不變的前提下,也是可以調控的,例如提高上浮比例等等。
作者:華創證券資管 屈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