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在11月下半月,北京、深圳等熱點城市的房價環比下降。這說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調控政策正在發揮作用,房價走勢明顯趨穩。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產業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政策目標的要求是“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也就是說,當前一線城市的房價不允許出現“大起大落”。這可能是為了防止大起大落帶來金融風險。
今年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主要推動力是房地產所具有的金融屬性被激化。但是,與上幾輪房價上漲不同,本來房價上漲過程中,相當一部分購房者杠桿倍數比較高。購房者的首付比例整體有所下降,房貸在購房款中的占比上升。而在支付首付款時,一部分購房者利用了金融創新,比如首付貸,出現“杠桿上的杠桿”。現在比較普遍的是家族性籌集首付款以及還貸,不是依靠一個人或者兩口之家的實力,而是靠幾個家庭集體支付。此外,一些二線城市被看作是“價值洼地”,外來炒房者居多,把房價推高到當地居民難以承受的水平。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這一次推高房價的力量不是自住需求者真實的購買力,而是由擔憂情緒(擔心房價繼續上漲,于是集體籌措首付款和按揭款)與投機(高杠桿炒家)混合而成。目前一二線城市住房均價已經遠遠超過當地居民購買力。也就是說,房價存在泡沫。如果房價不跌回到一個真實購買力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高高在上的房價只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市場無力接盤,另一種是再一次被投機推高。
從目前樓市的形勢看,“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就是不讓炒家助漲以致“大起”。另一方面,由于自住需求無法消化當前房價,所以,防止“大落”意味著市場交易將被“凍結”,進入一個觀望的狀態。這種觀望的狀態會強化市場房價會繼續上漲的預期,因為此前每一次調控后房價都會出現反彈,觀望者總是被市場嘲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振興實體經濟的目標。這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寬松的貨幣政策鼓勵了資金流入金融業與地產業,而由此產生越來越高的成本,要由制造業等承擔,實體經濟因而遭受了打擊。與此同時,美國要重振制造業,并通過減稅等方式吸引產業資本回流或者阻止外流。
日前,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的一段采訪說出了企業家的心聲,中國除了人工之外,能源、土地、稅費、交通等成本都比美國高。這種高成本會壓垮中國制造業,從而產生產業空心化現象。而包括曹德旺以及任正非在內的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均將房地產視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大威脅。房地產不僅抬高了工業用地價格、拉高了勞動力成本,還鼓勵了整個社會的投機風氣。
中國要發展制造業,就要逆轉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只有樓市泡沫、金融泡沫破滅,才能實現這種逆轉。可以看出,只有刺破泡沫才能實現資源更合理的配置。
樓市泡沫、金融泡沫還可能導致“滯脹”現象。滯脹的時間越長,產業空心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產業外遷就會成為趨勢。這是因為滯脹會帶來越來越高的成本以及越來越少的需求。2017年,有必要“靜觀其變”、“穩字當頭”,但從長期的角度看,需要及時去除“樓市泡沫”這個毒瘤,以振興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