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問題受到了普遍關注。由人社部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中指出,2015年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855億元,其中財政補助占該基金總收入的70.7%。與之對應的2015年基金支出,比上一年增長了34.8%。
財政補貼逐年增加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中將基本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無論哪一種養老保險,都面臨著對財政補助需求日益增強的狀況。
該報告指出,2015年,中央財政補助為3598億元,占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13.5%,比上年增加571億元,增長18.9%;比2010年增加2013億元,年平均增長18.2%。近幾年來,財政補助收入占整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2%~13.5之間。
2015年地方財政補助為372億元,占總收入的1.4%,比上年增加90億元。2015年,地方財政投入在10億元以上的有重慶、上海、遼寧、天津、江蘇、湖北、湖南7個省市。
而對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計,財政承擔的壓力不小。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中指出,2015年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855億元,其中財政補助占該基金總收入的70.7%。與之對應的2015年基金支出,比上一年增長了34.8%。
據了解,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通常分為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對于經濟發展緩慢地區,來自地方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承擔較大壓力。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答記者問時曾對外表示,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發放困難的問題,但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中國現在實施的是養老金省級統籌,省級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通過多方籌集資金,來保證養老金的發放,確有突出困難的,只要地方政府盡力了,中央政府是會給予補助的。這三年中央財政就拿了上萬億元,但有一條,地方必須盡職盡責,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同時,李克強總理表示,從全面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保證養老金發放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去年養老保險收支節余3400多億元,累計節余34000多億元,我們還有全國的社會保障基金儲備16000億元沒有動,同時還能夠劃撥國有資產來充實養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化解缺口資金
根據人社部《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中顯示,2015年地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和青海都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的局面。
財政部下屬機構曾組織了一次全國性調研。“我們把全國分片進行調研,分為東、中、西、東北四大片進行調研。”該機構負責人透露,“主要集中在縣級地方,”參與調研的人士稱,調研結果并不樂觀。
養老保險基金在發生收不抵支的情況下,通常會依靠地方財政,但是地方財政也非常困難。“剛性需求越來越大。”他說。
地方政府對此也采取了積極的行動。《中國經營報》記者看到,《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報送2016年采取措施自行消化解決養老保險缺口資金情況的緊急通知》中要求,在各市縣采取拍賣處置閑置國有資產、財政預算安排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
該通知同時指出:“在不違反國家和省現行規定的前提下,采取變賣、出租機關事業單位非辦公類資產,國有企業非經營類資產、國有資本劃轉等方式,努力籌集資金。對市縣全年實現的養老保險基金收入與實際基金支出之間的差額,由升級和市縣按照3:7的比例分擔,以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挖潛增收、自求平衡的責任意識。”
黑龍江2015年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是925億元,支出1108億元,差額為173億元,而2014年的當期赤字為106億元,赤字增加了63%。
足額發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指出,中央政府會督促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有能力劃撥國有資產充實養老基金。
其中,東北出現的養老保險基金可備付月份較少的情況,與當年開發北大荒、建設林區的需求大量工人的歷史密不可分。
按照年齡,“他們很多人在近兩年退休”。“他們當年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包括煤炭、原木、石油、人才。”不久前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表示,“我們要管的民生的事情,這些是要中央出錢。”
周建平解釋道:“東北一些城市發展困難,我們要關注他們,為他們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養老金、轉移支付的問題,還包括環境的問題,但是,市場和企業存在的問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明確分工。而作為競爭性的市場,需要地方政府承擔。”
2014年,黑龍江就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拐點。2016年,遼寧也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的局面。媒體公開數據顯示,東三省經濟增長增速偏低,遼寧在今年1~9月增速為-2.2%;吉林達到6.9%,比全國平均水平6.7%高出0.2個百分點;黑龍江為6%。
(原標題:養老保險基金 對財政補貼依賴度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