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2016中國政府財政信息公開“金秤砣獎”發布會暨研討會上,首次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政府財政(民生支出)信息公開分析報告》顯示,經濟發達地區在五大基礎民生領域投入相對較小,政府財力主要投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
報告稱,廣東、浙江、北京等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及寧波、濟南、杭州等經濟相對發達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政府財力更多地投向了國民經濟中的其他領域,在基礎民生領域財政投入力度較小,社會資本投入相對較多。與這些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社會資本投資較為活躍,在民生領域吸引了較多社會資本的參與,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作用,放大財政支出效應也有一定關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5年度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的地區,其2015年度政府財政民生支出總額增長率較高,如河北、黑龍江、甘肅、山西、新疆等。此外,31個省份中,除重慶外,僅貴州的政府財政民生支出總額增長率為負增長。
雖然經濟欠發達地區在五大基礎民生領域投入相對較大,但財政“造血”功能卻不強。報告認為,青海、西藏、寧夏等西部省份及南寧、昆明、西寧等西部城市的財政民生投入較大,與中央轉移支付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傾斜以及地方債等投向民生領域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