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指出PPP面臨五大問題 將規范“偽PPP項目”
杜濤
12月9日,財政部在云南昆明召開了全國財政系統PPP工作推進會暨示范項目督導會。
參加此次PPP項目督導會的,除了財政部副部長、分管PPP工作的史耀斌之外,還有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金融司副司長董德剛等在財政部門相關PPP負責人。
在會議中,財政部指出現在PPP面臨五大問題:觀念轉變不到位、改革發展不平衡、民營資本參與不高、部分項目實施不規范、法律保障政策銜接不健全。“部分項目不規范主要是變相融資、明股實債,財政部已經意識到這類問題,在2016年8月開會研究過,在2017年極有可能會進行規范。”一位財政部門PPP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行業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但是民營資本參與度不高是客觀情況,與國企、央企相比競爭不是很有優勢。“現在法律法規保障面臨主要還是兩個問題,首先就是法律沖突,PPP模式和現行法律法規以及項目審批有或大或小的沖突,導致了PPP項目遇到了合規問題,也引發了很多灰色操作,比如明股實債、小股大債。其次是部委政策和規范性文件之間的沖突,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上位法,各個部委在自己的權限內出臺的規范性文件有一定的沖突。”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世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PPP條例只能解決大問題,實際操作的渠道和流程等問題還需要在細節上給出更多規范。
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PPP條例現在已經完成了第一稿,并且已經對部分專家征求了意見。
在此之前,財政部成立的中國PPP基金已經開展與地方財政部門的合作,在2016年12月2日,中國PPP基金與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江蘇省、河南省、湖南省、海南省、貴州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九個省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合作設立省級PPP基金,基金總規模437億元。
據了解,基金的出資比例為,中國PPP基金出資385億元,9省區共出資52億元。子基金合作協議涉及具體PPP項目164個,項目總投資額5900億元,主要投向交通運輸、市政工程、水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
經濟觀察報獲悉,此次基金對PPP項目的投資采取股權、債權等方式,基金設立時應附帶各出資方確認的儲備PPP項目名單,且該等儲備PPP項目預計在2017年9月30日前能夠完成采購。基金優先選擇當地推薦的重點PPP項目特別是財政部示范項目進行投資。
此外,各地PPP基金與PPP項目的投資運營期保持一致,防范短融長投帶來的投融資期限錯配風險,基金存續期30年,包括投資期和回收期,其中,投資期原則上為3年,最長不超過擬投資項目的建設期,回收期不再滾動投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