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規范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確定延慶智能配電網等105個項目為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分布于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此外,發改委、能源局同意天津市、青海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要求加快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統籌推進輸配電價、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制、發用電計劃、配售點側等各項改革。
據了解,此輪政策驅動下的配電網革命改變了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由收取購銷差價變為收取核定的輸配電價,并且該收益將由原來運營配電網的電網企業轉移至配電網投資主體。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配網、輸電網投資比例約在1.5∶1左右,國內配網投資占比遠低于此水平。配網投資大幕正在開啟。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顯示,2015年-2020年國內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105個試點項目總投資額預計將達到500億-1000億元。
申萬宏源認為,中短期看,存量改造與新增投資直接帶動設備商與工程商的下游需求提升。從招標模式看,過去電網公司主導配電網建設,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往往由電網公司首先將產品進行標準化規范,而后進行分拆招標,中標企業難以體現在技術與配套能力上的差異性,價格戰成為常態;后續以地方政府主導,以社會資本 PPP 模式進行招投標,原有的電網公司壟斷模式將被打破。綜合考慮承包方工程設計資質、設備技術質量等多方面因素,利好技術領先、配套能力強的行業龍頭,同時關注與政府關系緊密且地推能力強的企業。 運營端看好配售電一體化的售電公司。在運營端,現有配網運營公司具備運營經驗,更容易實現異地擴張。我們看好配售電一體化的售電公司,以及相關的增值服務提供者。
華泰證券分析師指出,三類公司有望受益于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擁有地方電網資產或者具備提供綜合能源服務能力的公司,如華光股份、廣安愛眾、涪陵電力等;具備總包資質的配電設備公司,如置信電氣、思源電氣、積成電子、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等;積極布局用戶資源的公司,如智光電氣、炬華科技等。
(原標題: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項目確定 萬億配電網市場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