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對外開放腳步加速,中國雙邊和多邊的自貿協定談判全速推進中。來自商務部消息稱,11月22日中國與智利正式宣布啟動FTA(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11月21日中國同秘魯宣布啟動FTA升級聯合可行性研究,11月20日,中國與新西蘭宣布啟動了FTA升級談判。
雙邊談判緊鑼密鼓,多邊自貿區建設也在快馬加鞭。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透露,《亞太自貿區利馬宣言》提出了最終實現亞太自貿區(FTAAP)的具體政策建議,且系統建立了推進亞太自貿區工作的報告機制。同時,中方力爭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快結束談判。
對于自貿區的“遍地開花”,欣喜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中國的FTA談判已完全不同于加入WTO之初的談判,中國正面臨來自不同自貿伙伴更多的開放訴求,而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為自由貿易帶來了更大的風險與挑戰。”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于日前在京召開的“中國開放與發展論壇”上建議,完善我國FTA建設網絡布局的同時,亟需建立產業應對和風險防控體系。
FTA覆蓋對外貿易額50%
2015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構建以周邊為基礎,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張網絡正悄然織就。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對外共簽署了14個FTA,涉及到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秘魯、韓國、澳大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輻射周邊的自由貿易平臺和全球自由貿易網絡。中國與這22個自貿伙伴的貨物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38%。
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在論壇上介紹說,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進8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包括:中國-海合會、中國-挪威、中日韓、RCEP、中國-斯里蘭卡、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中國-馬爾代夫、中國-格魯吉亞。此外,中國與新西蘭的自貿區升級談判已開始啟動。
“其中,中國與格魯吉亞的談判今年10月份已實質性結束,經過一些技術上的核對工作,雙方將很快正式簽署協議。”張少剛表示,8個FTA如全部建成,中國自由貿易伙伴將從22個躍升為35個,大體會涵蓋中國對外貿易的50%。此外,中國-印度、中國-哥倫比亞、中國-摩爾多瓦、中國-斐濟、中國-尼泊爾、中國-毛里求斯、中國-秘魯自貿區升級版的FTA正在研究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新當選的第45任總統特朗普明確表示上任后將退出TPP后,RCEP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方將在充分尊重東盟核心地位的基礎上與談判各方通力合作,力爭盡快結束談判,為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發展貢獻力量。”沈丹陽說。
據悉,作為目前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參與人口最多的FTA談判,RCEP各成員國已舉行15輪談判和4次經貿部長會議,第16輪談判即將于12月6日在印尼舉行,這一自貿區除東盟10國外,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國。
FTA不僅要數量,更要重質量
張少剛表示,中國參與的FTA數量增加的同時,還將更主動地推進FTA向更高標準攀升,貨物、服務和投資三大傳統領域的市場準入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并在接下來的FTA談判中將更多地加入知識產權、競爭政策、環境等國際經貿新規則。
目前,在傳統的貨物、服務、投資等市場準入規則上,中國正在世貿組織承諾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
貨物貿易方面,取消關稅、促進貿易自由化是最基本的出發點。張少剛稱,中國簽署的FTA中實現零關稅的產品數量和產品所覆蓋的貿易額,比例已超過90%,接下來將在未來的FTA中與自貿伙伴進一步削減關稅和非關稅,相互開放貨物貿易市場。
具體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包括:積極推動與自貿伙伴建立原產地規則方面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施原產地自主證明,提高認證和證書發放效率,對貨物通關、快件采取單獨快速通關程序,探索推進自貿伙伴檢測合格評定和結果互認。“我們今后將積極探索在更大范圍內核準原產地自主聲明制度,改革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受理。”張少剛說。
在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中國也在大力擴大市場開放。2015年中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度超過50%,其中,對外服務貿易總額達到713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投資方面,2015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262億美元,對外非經營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180億美元,實現連續13年正增長。
張少剛介紹,中國正在積極推動金融、教育、文化醫療服務業的有序開放,放開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電子商務等服務業的外資準入;與有關自貿伙伴協商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動服務自由化。
另外,“在新的FTA談判中,應更加重視中國企業和民眾的獲得感,應當學習發達國家,建立、加強FTA與企業的聯系機制。在FTA談判前期深入聽取企業建議,公開文本,給企業參與的機會,提出自己的訴求,在FTA達成后,幫助企業更充分地挖掘FTA為自己帶來的利益。”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袁波建議,要提高FTA和地方經濟的關聯度,促使更多的地方政府根據各自情況來實施FTA,使地方政府從FTA簽署所帶來的貨物、服務和投資開放中切實獲益。
莫忘風控,可用FTZ促進FTA
對于自貿區取得的可喜成績,李光輝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當前中國的FTA談判已完全不同于加入WTO之初的談判,中國正面臨來自不同自貿伙伴更多的開放訴求,而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為自由貿易帶來了更大的風險與挑戰。因而,完善我國FTA建設網絡布局的同時,亟需建立產業應對和風險防控體系。
李光輝指出,中國加快對外開放腳步同時,對內開放腳步也在加快,上海等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探索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路徑。對于自貿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李光輝認為,目前FTA也存在著自由貿易試驗區(FTZ)面臨的改革創新碎片化、各部門協同性不夠等問題,而后者的自主開放具有可控性,因此建議通過FTZ對一些制度改革進行先行先試、壓力測試,然后再進一步推進與其相關的FTA談判,逐漸擴大開放程度。
李光輝建議,推進自貿區建設過程中還要建立適應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安全監督機制,當前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也需要國內經濟更加開放,“我們無法通過回避開放來獲得安全保障,而是迫切需要在擴大開放中謀求經濟安全,應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加快健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產業安全、安全審查、反壟斷等相關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盡快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安全監管機制。要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為契機,積極建設高水平的地方政府治理規則體系。”李光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