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印發《關于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提出各省級環保部門要加大“未批先建”項目清理工作力度,定期開展督察檢查,確保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清理工作。
在此背景之下,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金雞灘的百億循環經濟產業園或因此而“卡殼”。據了解,該循環經濟產業園只有一家企業,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榆林新材料集團”),其下屬企業包括陜西有色榆林煤業有限公司杭來灣煤礦(以下簡稱“杭來灣煤礦”)、陜西有色鐵路運銷公司以及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榆林新材”)。其中,榆林新材集團長期被外界質疑未取得合法手續,甚至在土地手續上存在瑕疵。同時,與之配套年產800萬噸的杭來灣煤礦,也曾經一度陷入“未批先建”的尷尬局面。
2016年歲末之前,榆林新材集團的審批手續能否徹底得到完善?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11月初實地對榆林新材料集團旗下鋁鎂合金項目及杭來灣煤礦項目進行了調查,并從榆林市國土、環保、煤炭等部門獲悉,目前榆林新材料集團已經獲得土地、規劃、基建等手續,但是在環保手續上仍有待完善。
榆林新材料集團則向記者回復稱,鋁鎂合金項目以及杭來灣煤礦項目部分環保手續尚未取得,但是這種手續上的瑕疵有望在2016年底之前得到完善。
爭議中前行
隨著煤炭價格的回升,拉煤車再次排起了長隊。
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北部的金雞灘鎮聚集了數億噸的煤炭資源。十多年前,主營有色金屬的陜西有色集團為了能夠在煤炭產業上分一杯羹,聯合中國鋁業共同開發杭來灣煤礦。但由于煤礦前置手續復雜,以及合作者之間難以協調的利益關系,最終在2008年底,陜西有色決定甩開中國鋁業,單打獨斗。
然而,在煤炭“黃金十年”,煤炭富集省份為了將更多利益留在當地,要求企業必須上馬大型項目才能配套相應的煤炭資源。
為此2009年陜西有色開始籌建榆林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該產業園是陜西有色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投資建設的大型新材料產業鏈項目,規劃占地面積5000余畝,用于建設60萬噸鋁鎂合金項目;同時為其配套了年產800萬噸煤礦項目,也就是目前已投產的杭來灣煤礦。
然而不管是鋁鎂合金項目還是杭來灣煤礦項目,審批手續均存在問題,且被屢屢處罰。2012年5月28日,國家環保部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陜西有色榆林煤業有限公司杭來灣礦井及選煤廠建設工程(8.0M/a)違反環評制度案)。該決定書信息顯示,杭來灣礦井及選煤廠建設工程(8.0M/a)未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于2009年4月擅自開工建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
當時,國家環保部責令陜西有色杭來灣煤礦礦井及選礦廠立即停止建設,并于2012年8月1日之前補辦環評手續。但是杭來灣煤礦沒有執行國家環保部的批示,在2014年7月份公布的2013年環境保護部環境執法后督察情況中,陜西有色杭來灣煤礦仍然在列,顯示為“尚未完成環保手續補辦”。
此后,杭來灣煤礦仍在爭議中前行。2012年杭來灣煤礦曾在辦公樓前張貼喜報聲稱:榆林煤業公司在陜西有色集團公司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艱辛努力,于2012年12月19日16時,完成生產原煤300.3萬噸,提前完成了集團公司2012年年初下達的300萬噸生產任務。
據榆林市煤炭局一位官員表示,在隨后的數年里,雖然杭來灣煤礦手續仍然存在問題,但是原煤產量一直有增無減,2015年已經實現年產800萬噸。
同樣,為了獲得杭來灣煤礦而建設的鋁鎂合金項目也因為手續問題而屢屢被點名。環保部在2012年下半年的一份公文中就曾指出,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鋁鎂合金項目涉嫌越權審批,屬違法建設項目。
審批手續仍存瑕疵
那么,榆林新材料集團鋁鎂合金項目以及杭來灣煤礦目前在違規前行6年之后是否獲得了合規手續?
按照榆林新材料集團官方網站顯示,公司規劃總投資200億元,占地面積5000余畝。旗下建成了60萬噸鋁鎂合金、800萬噸煤礦,年產35萬噸預焙陽極和5×330MW配套電力設施等項目,整體形成了一個以“煤—電—鋁鎂合金”為一體的產業鏈。那么,這5000余畝的占地是否全部獲得審批手續,還是如外界所述,榆林新材料集團存在“少批多占”的情況?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陜西有色集團,但是該問題并沒有得到回復。11月8日,本報記者在榆林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科核實,土地利用科工作人員按照循環產業園的建設主體榆林新材料集團查閱了2009年至2016年期間的拿地情況。發現其只通過有色新材獲得了兩塊工業用地,一塊為51.4652公頃(約772畝),出讓價為6200萬元;另一塊為64.6897公頃(約970畝),出讓價為7780萬元。兩塊地面積合計不足1800畝,遠遠小于規劃的5000余畝。
是否存在榆林新材料集團實際占地面積相對于此前的5000余畝規劃有縮水的可能性,對此,在榆林新材料集團所在地,多位當地村民以及廠區工人向記者證實,其占地面積絕對超過5000畝。
2016年11月9日,《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登記等流程,來到了榆林新材料集團,該集團代表向記者證實,項目所在地面積5000余畝,大部分土地手續已辦理,小部分正在辦理。目前已通過陜西省國土廳會議,但因地方土地使用指標受限,正在積極推進。
除土地手續之外,杭來灣煤礦也因手續問題備受詬病。對此,榆陽區煤炭局方面11月9日向記者回復稱,杭來灣2014年9月之前的確存在非法開采情況,2014年9月才獲得《采礦許可證》。
對于2014年之前的違規開采,是否進行了處罰?榆林煤炭局則回復稱,按照煤礦企業審批流程,必須是先拿到“路條”,再進行核準,核準之后辦理《采礦許可證》,有了《采礦許可證》之后才能納入轄區煤炭行業管理中。因此,在納入榆陽區煤炭管理之前,作為榆陽區煤炭局是無權進行處罰的。
環保“卡殼”
“近年來,我們屢屢被點名批評,主要是在環保上。”榆林新材料集團受訪代表向記者坦陳,因為環保問題,也被相關部門處罰過。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在2014年上半年,榆林新材料集團旗下,有色新材就曾受到環保部門處罰。據榆林市環保局官方網站顯示:2014年2月18日,榆林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對有色新材進行了檢查,發現其存在固體廢物亂傾亂倒,未采取防揚散、防滲漏、防流失措施。
現在,榆林新材料集團的固體廢物又是如何處理的?對此,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在2014年之后,榆林新材料集團附近建了一個渣灰處理廠,并且已經投運。然而,對于記者要求進入渣灰廠實地查看,工作人員則予以拒絕。
除此之外,杭來灣煤礦還因為環保問題曾經被叫停過。陜西省環保部門一位官員表示,當時叫停的原因是,杭來灣煤礦對礦井廢水的處理不得當。陜西省環保廳要求礦井廢水不得外排,但該煤礦卻將礦井廢水排入廠外10多個簡易的蓄水壩中,且這些蓄水壩并沒有防滲設施,蓄水壩下游生活著大量的居民,給附近居民的用水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2016年11月10日,柳樹灘村村民楊聰向記者表示,杭來灣煤礦落地到金雞灘之后,的確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尤其是飲水問題。主要表現在廢水外排方面。對此,記者按照該村民的指引找到了杭來灣煤礦外排的管道,但是并沒有發現有污水排放,只是見到了附近區域有多個大水坑。
榆林新材料集團代表向記者表示,目前整個循環產業園已經建成了配套的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后的水也完全符合國家標準,至于外排現象,也是循環利用之后的少量處理水。
不過,該代表也坦承環保手續的確是榆林新材料集團的“痛點”。其回復稱,鋁鎂合金項目已經獲得大部分環保手續,在2016年上半年榆林市環保局對鋁鎂合金項目進行過一次驗收,對于脫硫脫硝給予了肯定,但是灰渣場沒有通過驗收,爭取在2016年年底之前通過。
該代表還表示,杭來灣煤礦主要卡在礦井水處理上,但公司已經做了整改,如果不出意外將在2016年年底之前拿到相關手續。
榆林新材料集團表示,該公司正在全力推進相關手續辦理,但因申報審批環節需層級把關,進展緩慢;截至目前,除環保手續之外其他手續均已辦理完畢。
當地環保部門一位官員認為,由于環保部的最新規定,現在很多企業均希望搶在2016年底拿到環保相關手續,但2016年僅剩不到兩個月,這些企業能否完成整改,達到相關標準,尚是個未知數。
(原標題:榆林百億產業園屢踩“紅線” 環保政策再度收緊 陜西有色多項目突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