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10月31日下發了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背景下,“小城鎮、大夢想”——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研討會于2016年11月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相偉、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城鄉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王強、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管委會副主任周堅、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授尼古拉·杜埃、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華強森等專家在本次會議上針對中國特色小鎮戰略推進的制約因素和應對之道等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特色小鎮要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
主持人:國家發改委已于2016年10月31日發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并且提出到2020年建設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根據過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經驗教訓,我國推進特色小鎮戰略存在哪些挑戰?
相偉:其實特色小鎮這個事情大家已經討論得比較深入了,對于其中的瓶頸和制約也是多有討論。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如何在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讓成本和收益達到比較好的均衡,也就是說如何找到一種有效的運作模式,實現成本和收益的匹配。
另外特別想提一下,在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名單中,包括貴州的舊州鎮,很多專家都提到了這個小鎮,我也到這個小鎮去看過,確實發展不錯,建設得非常美,但我的感覺是,這個小鎮的建設規模過大了,不是一個小鎮所能承載,這個小鎮需要一個比較大的市場才能支撐起來如此巨大的建設規模和旅游設施。
胡小武:我國的特色小鎮戰略需要破解四種思維或者理念。第一,今天所謂的特色小鎮戰略,實際上對應去大城市、大都市中心化的城市發展理念,解決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果沒有各自資源、各種要素的去中心化,我認為未來的特色小鎮戰略一定會遭遇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第二,目前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鎮,更多地強調了生態的融合,實際上忽略了統籌的問題,比如,如何實現特色小鎮與周邊縣城、大中城市的資源統籌,如何實現特色小鎮與周邊鄉村的統籌問題。第三,特色小鎮強調產業主導,如何實現與周邊縣域經濟的統籌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優化聚集,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第四,如何實現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統籌發展問題。
尼古拉·杜埃:我談談法國的經驗。我在法國是教城市化的老師,當聽到這個主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了法國的城市規劃。尤其是二戰之后,就如何把巴黎和周圍省市整合起來、平衡起來,我們有過很多不同的政策。我們首先會關注二級城市,然后是中級城市。我覺得中國正在經歷的一切,和法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歷非常相像。我們的特色就是把整個城市和鄉村加在一起的整合,這些特色小鎮、小村并不是獨立的,不是和城市分割開的,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我們越過所有的功能化的問題,集中把一些功能放在一個地方。當然,這樣也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交通的問題等。
另外,在我們的特色小鎮中,實際上是政府強制地方政府向外放射的,能夠成功的原因,可能是找到了比較適合地方特色的運作方式,所以在中國也需要更好地解決地方特色的問題。我們需要政策的推動,但也要考慮到這個規劃是不是真正符合地方需求。我到過杭州很多次,對杭州夢想小鎮略有了解,相信這個小鎮的成功是和阿里巴巴不可分割的,但這個小鎮能不能復制呢?比如做100個這樣的小鎮。不一定,我覺得那樣不一定能成功。
華強森:特色小鎮還是城市范疇,我們要考慮一下城市成功的因素。中國有600~1000個城市已經足夠了,不用擴大城市土地了,這可能是一個現實的障礙。提高城市化質量才是核心問題,這個城市化質量包括經濟質量、生活質量、環保質量等,我個人認為這才是特色小鎮戰略的根本目的。
市場主導和找準特色
主持人:關于前面提到的實施特色小鎮戰略的制約因素和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找到解決之道?
相偉:關于特色小鎮成本和收益的匹配問題應該如何突破?我認為,根本問題在于應該理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企業的關系。為什么總會出現成本過高、收益過低、很難持續的問題?原因在于政府管得太多,特別是用了一些不專業的手段做了過多的事情,導致有些特色小鎮的建設成本過高,而有些特色小鎮規模有限,達不到規模經營的門檻,所以收益偏低。政府應該從過多的管理功能中解放出來,讓市場和企業以更專業化的視角和手段,建設、運營特色小鎮。政府的重點工作,應該放在提供新的信息和網絡技術,以及發達的基礎設施上面。
王強: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投融資機制將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在頂層設計方面,國家應該運用綜合手段對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支持。我認為,PPP模式或者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一些龍頭企業,比如華夏幸福,如何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項目中,把周期較長、收益較低的項目與周期較短、收益相對較高的項目結合在一個PPP項目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
胡小武:我認為,去中心化的發展理念,與周邊城市、周邊鄉村、產業、人口的四大統籌,是特色小鎮戰略推進的基礎。在推進過程中,政府只能作為先導,不能作為主導,起到引領作用一定是市場主體、是企業,當地的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也要參與特色小鎮的治理,同時還要吸引新植入產業的就業群體,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好特色小鎮。
周堅:我們杭州夢想小鎮是特色小鎮的實踐者,現在當然也成為示范引領者。我們主要有三點體會,第一個是因地制宜,浙江當時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的時候,著眼點更多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比如,我們那里除了黃酒產業沒有其他產業基礎,但我們抓住了我們的優勢,比如人才優勢,比如互聯網創業經濟等,我們搶抓的是時代,是文化優勢,然后結合起來傳承,傳承的也是我們的地區優勢。
第二個體會是政府的角色太重要了。在我們那里政府是什么?是店小二,是一個保姆式的服務,俯下身子建設這個小鎮,而不是讓企業圍著政府轉,這非常重要。
第三個是生態,我們是以人才的創新、創業作為主打,我們是把各種創新的資源、要素整合起來,打造人才社區、創業社區,最終構建一個創業的生態,打造適合居住、適合生產、適合生活、適合創業的環境。
華強森:一個城市的成功包含5個因素:第一是以企業為主,那么在特色小鎮戰略推進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就是哪些企業可以提高特色小鎮的效率。第二是基礎設施,這個方面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今天我從上海過來只要一個小時,30年之前我來中國的時候,從上海到南京是一整天的火車。第三是人才,短期來看人才最為關鍵,特別是中小城市,不可避免地需要提高大學或中小學的質量,這個需要利用政策手段彌補差距。第四是投融資體系,很多人都說過中小城市的投融資體系不夠,這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第五是小城市、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的合作,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沒有規則可以幫助我們做到大中小城市的協調,這個方面需要改變。總的來說,因為中國還有很多人口要從農村轉到城市,最有效的途徑我認為就是提高中小城市的綜合能力。
(原標題:特色小鎮應市場主導 需匹配成本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