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教育疑難雜癥:保薦機構換來換去、業績下滑與APP違法違規
【資料圖】
《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 李鐳
為了要實現上市,江蘇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智教育)已經為此付出了兩三年。
從科創板轉戰到創業板,同時在保薦機構選擇上左右徘回,一會東方證券,一會又廣發證券。種種波折之下,金智教育坎坷的上市進程還要多久?
招股書顯示,金智教育是高校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以自主研發的基于私有云和公有云架構的智慧校園運營支撐平臺產品、應用系統產品為基礎,為高等院校和中職學校提供軟件開發、SaaS服務、運維服務、系統集成等信息化服務。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向1000余所高等院校和中職學校提供信息化服務。
01
保薦機構換來換去
去年6月末,金智教育向創業板遞交了招股書,近期也予以更新。一定程度上,金智教育對于上市選擇哪個板塊是充滿有所疑惑的,這體現在公司于2020年9月24日就闖關科創板,且其后還經過兩輪審核問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次遞交招股書闖關進程中,金智教育保薦機構分別為東方證券與廣發證券。
事實上,據公開信息顯示,早前,2019年12月就參與公司上市輔導的廣發證券更換為東方證券,是因為2020年廣發證券保薦業務資格被暫停6個月,公司為確保IPO順利申報因此將保薦機構更換為了東方證券。2022年,廣發證券再度成為本次金智教育的保薦機構,公司的說法是:"廣發證券跟蹤服務公司多年,雙方形成良好合作關系,且廣發證券已恢復保薦業務資格"。
在現實的商業世界,金智教育的說法顯得頗為獨特。有業內人士認為,一般而言,不斷更換保薦機構,往往說明公司或存在相關問題,或者說彼此合作層面存在重大問題?!皩ΡO管層而言,更換保薦機構往往也是重點關注和問詢的問題,這對于公司上市有所不利。”
在本次上市進程中,第一次問詢函中,監管層對金智教育“三創四新”和成長性提出了質疑。外界同樣關注到的是,2022年7月交易所給金智教育的第一輪問詢直到當年11月公司及廣發證券才回復;2022年11月交易所給出的第二輪問詢,金智教育及廣發證券直至今年5月17日才回復。
漫長的回復無疑拉長了金智教育的上市進程。到底是何原因,回復周期如此之長,外人也恐難知曉。
02
APP違法違規的隱患
值得關注的是,為高校提供信息化服務的金智教育顯然存在巨大風險隱患。
招股書中披露,公司的“今日校園”APP 是一款基于公有云架構的面向高校師生的移動服務平臺,高??赏ㄟ^該移動服務平臺承載面向師生的各類管理與服務應用。報告期內,公司曾因“今日校園”APP 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分別收到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APP 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和江蘇省通信管理局通報。公司已對相關通報完成整改,并經有權機關或其指定的機構驗收確認整改完成。隨著“今日校園”APP 支持功能和用戶量的提升,若公司未來在個人信息收集與使用方面未能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出現被通報、責令整改或其他監管措施的情形,可能會影響“今日校園”APP 在高校師生中的正常使用,進而導致公司接入今日校園的 SaaS 業務開展出現階段性經營風險。
問詢函中也對此進行有所質疑。金智教育表示,公司在收到工信部、網信辦整改通知后,已經以彈窗方式告知用戶所需獲取的權限,經用戶確認后獲取用戶相關權限和信息。目前,公司對相關個人信息的獲取、儲存以及使用已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03
2022營收凈利潤下滑
經營層面來看,2020年-2022年(報告期內),金智教育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75億元、4.92億元、4.5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7158.35萬元、8032.17萬元、7826.22萬元。由此來看,2022年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金智教育都有所下滑。
更進一步細看,金智教育核心中的主業軟件業務,其包括了智慧校園運營支撐平臺與智慧校園應用系統都下滑頗大。
金智教育表示,2022年,智慧校園運營支撐平臺收入同比減少2539.65萬元,主要系:受宏觀環境因素及相關管理措施的影響,2020年以來高校經費優先向應急管理項目傾斜,平臺項目整體市場放量趨緩;同時,院校推動平臺項目的評估、規劃和立項過程相較之前變慢。在此背景下,公司2021年度運營支撐平臺新增訂單金額同比下降22.57%,下降幅度較大;同時,在持續的宏觀環境因素影響下,2022年上半年公司運營支撐平臺新增訂單金額未明顯改善,共同導致2022年運營支撐平臺項目完工驗收情況不及往年,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金智教育報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賬面價值合計分別為2.19億元、2.93億元和2.99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9.89%、47.70%和46.29%。
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8.28%,同比增加9.14個百分比,主要系:一方面,公司客戶在前述付款節奏放緩及審批流程等因素的影響下,2022年末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同比進一步略有提高;另一方面,在持續的宏觀環境因素影響下,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規模同比下降7.46%,引致2022年末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進一步提高。
2020-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03、1.66和1.31,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逐年下降,主要系:受院??蛻?、銀行及電信客戶付款審批流程較長、人員崗位變動、財政性資金加強支付管理及財政資金到位時間變動等因素影響,客戶付款周期變長,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余額持續增加,在營業收入變動幅度較小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有所降低。(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