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正在檢驗商湯的“硬科技”底色
《港灣商業觀察》具無疾
6月30日,商湯科技股票迎來上市后的首次解禁。據悉,解禁比例高達70%,包括上市前投資者及和基石投資者所持的超過233億股B類股份。
(相關資料圖)
根據市場表現來看,解禁當日放量成交,當日成交量達19億股,成交額將近62億港幣。受此影響,商湯科技一度跌幅不小。不過,據《港灣商業觀察》發現,此后幾個交易日,商湯科技股價開始反彈,投資者信心不斷回升。
解禁當日,該公司也發布公告稱,出于對集團長期價值及前景的信心,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立,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曉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徐冰及若干管理層成員自愿承諾,將延長持有受限制的B類股份至2022年12月29日。
外界普遍認為,商湯科技股份禁售期延長至12個月的舉動是高管對企業價值長期看好的體現。
“對于不少新登錄資本市場的企業而言,解禁時波動實屬正常,不同投資人出于不同原因,需要進行財務平衡。以商湯科技為例,它歷來被認為是我國AI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所以短期存在波動并不影響中長期基本面,而且,解禁時的波動,往往是最具買入的投資洼地。整體上看,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非常看好商湯的。”香港一位小券商投資顧問向《港灣商業觀察》這樣介紹。
2022年2月18日,商湯-W(00020.HK)被納入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綜合指數,代表著港交所對商湯科技的基本面穩健(長期維持大市值)、交投活躍(流動性好)的充分認可。
另外,市場預測公司將在8月符合被納入港股通的條件,并在未來有可能被納入恒生指數,這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流入。
01
商湯科技的稀缺性在哪?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商湯科技由湯曉鷗教授、徐立博士、王曉剛教授、徐冰先生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和實踐者共同創立,他們在人工智能行業享有盛譽。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博士2019年獲得安永年度全球企業家大獎。
截至2021年底,商湯集團擁有超過40位教授及250多名博士,支撐著公司不斷探索最前沿的AI研究。2021年商湯科技繼續擴大研發團隊,引入全球頂尖人工智能科研人才,研發人員新增1500人至總數4200人,占員工總數的70%。
除了殷實的人才底色,商湯科技的研發實力也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自成立以來在各項全球競賽中已獲得70多項冠軍、發表了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
據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商湯擁有的全球專利資產(包括已申請了專利的技術及已獲批的專利技術)累計11494件,較2020年底增長了96%,其中發明專利占比78%。
“我覺得商湯科技本質上是一家具有極強研發能力的‘硬科技’企業,且在人才儲備、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成果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先發優勢。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當下,商湯科技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自是不言而喻,AI是行業的未來,商湯作為AI龍頭企業,其長期價值更值得關注和投資。”元禾控股直投部負責人劉文浩曾公開表示。
與此同時,眾多國內外機構對于商湯科技的市場份額以及未來前景也持看好態勢。
IDC發布的《2021年中國AI軟件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商湯科技在中國計算機視覺領域蟬聯排行榜第一,市場份額由2020年下半年的18.4%增至2021年下半年的22.2%,有大幅提升。
億歐智庫《2021中國AI商業化落地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AI企業商業落地規模潛力Top100榜單中,商湯科技排在首位。
02
四大“智慧業務”的變現前景
商湯科技在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方面,聚焦在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能汽車、智慧生活四大業務板塊。
該公司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商湯科技業績迎來加速增長,總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幣34.5億元同比增長36.4%至人民幣47億元,毛利潤32.78億元,同比增長35%,超出市場平均預期。
其中,智慧城市與智慧商業是業績貢獻最大的兩塊。
智慧城市為第一大營收源,2021年貢獻營收21.4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高達45.6%,該業務下的城市方舟產品,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有140個城市部署,相比2020年底增長48.9%,其中包括上海、深圳等15個超千萬人口的大型城市,以及4個海外城市。
智慧商業板塊也有強勁的增長,其企業方舟平臺助力眾多企業數字化轉型,客戶數量持續擴大至922家,其中包括超過20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客戶。
在智慧生活方面, 商湯科技近年來也在進行眾多探索。
比如7月4日,由得意典藏授權,商湯科技“數字貓APP文創平臺”以臺北故宮館藏文物為主題,原創打造的“宋畫三絕”系列首個數字文創產品《谿山行旅·宋畫三絕》正式發布。
據商湯科技介紹,在AI+AR技術加持下,宋畫三絕作品為用戶營造出一個活靈活現的大宋谿山“元宇宙”,讓人穿越時空,置身于北宋《谿山行旅圖》磅礴大氣的山水畫境之中。
據悉,這也是臺北故宮館藏文物在大陸首次以數字文創形式面世的系列藏品。前段時間,商湯科技數字貓也推出“千年一瞬·敦煌限定數字壁畫”與“畫境·徐悲鴻宋人匹馬”數字文創產品,10秒內全部售罄。
所有業務中,最具未來想像力的應該是智能汽車版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商湯科技已經服務了超過40家車企,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產品累計前裝定點數量達2300萬臺,居行業第一。
公司旗下的“絕影”智能汽車平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路協同、L4級無駕駛、無人駕駛小巴等多個方面的均在加速應用,賦能國內外車企客戶的智能化升級和人們的智能出行需求,為未來業務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之所以能將AI的應用橫跨多個領域,并在商業上全面開花,主要源于在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努力。
據了解,商湯集團在上海臨港修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中(AIDC),其設計峰值算力可達3.740exaflops,是全球最大的AI超算之一,獲得上海市經信委授予“上海人工智能融合賦能中心”的稱號。
而公司的通用AI基礎設施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則降低了模型訓練的邊際成本,提供海量AI模型滿足長尾需求,與此同時,其豐富的落地經驗不斷反哺大模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人工智能的應用及對社會生活的滲透,已經無用置疑,如果商湯在AI領域的基礎投入和研發成果,能持續大幅降低AI模型的生產成本,這對于公司和商業,都是莫大的利好。
03
機構評級背后的投資邏輯
正是基于商湯科技有研發及商業化上的優異表現,安信證券、匯豐銀行、招銀國際等眾多券商均給予其增持評級,且目標價高于其現股價。
據悉,海通國際稱商湯科技是AI歷史性時代崛起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巨頭;光大證券則認為AI市場空間廣闊,商湯位于行業參與者第一梯隊。此外還有包括招商國際、廣發證券等多家投行機構給出的積極判斷。
光大證券認為,商湯科技是行業領先的計算機視覺軟件供應商,建立首個能夠規模化集中量產高性能人工智能模型的AI基礎設施SenseCore,集算力、平臺、算法三位一體,助力AI模型生產的“量效齊升”,賦能多個垂直賽道,有望逐步拓展新興商業模式實現商業化加速,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高行業壁壘。
匯豐銀行研究報告則表示,商湯科技的EV/銷售倍數(市銷率)較之以往更具吸引力。目前,商湯科技2023財年市銷率已從12.78倍降至5.96倍,高于美國企業AI同行C3.AI的2.48倍,但低于美國人工智能領導者Palantir的6.50倍,相信這為商湯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價值空間,因為它是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導者。
市場總是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不過無論是烏云蔽日還是炎陽高照,二級市場的表現最終一定會向企業基本面回歸。站在未來看當下,對于有著眾多專利與殷實人才作為基石的商湯科技及其背后的AI產業而言,二級市場的每次回調都是其巨大市場潛力的再度蓄力。
知名投資人、鼎暉投資董事長吳尚志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全球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人工智能的萬億級賽道正在加速整合與洗牌,將來勢必會出現千億美元市值的龍頭企業。商湯作為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在人才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原創研發、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說在這場角逐中已然占據先機,有望成為智慧中國智能制造基礎設施的核心資產。”(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