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數碼董事長的吊銷往事:被財政部罰款,區域依賴癥明顯
《港灣商業觀察》陸永俊
(資料圖片)
過會到底意味著什么?每家企業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有一條需要所有潛在投資人留意。當成長性遇到了穩定性,當下市場最終會給出怎么樣的回答值得所有人留意。
01
一次性業務與區域依賴癥
趕在五月的尾巴,四川君逸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逸數碼”)首發獲得通過。
成立于2002年的君逸數碼是一家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主營業務是為智慧城市領域客戶提供系統集成服務、運維服務和自研產品銷售等產品和服務。
上會稿顯示,君逸數碼主要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應用技術,提供集“應用軟件定制開發”和“智能化、信息化系統集成服務”為一體的智慧城市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業務環節涵蓋智慧城市項目的技術咨詢、方案設計、軟硬件的開發、系統集成、項目實施和運營維護等。
2019年至2021年,君逸數碼分別錄得營收2.93億元、3.28億元、3.54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錄得5246.31萬元、6061.65萬元、6292.73萬元。2022年前三個月,君逸數碼錄得營收1820.21萬元,歸母凈利潤177.75萬元。
另外,君逸數碼也披露了自己的業績預報,2022年1月至6月的前六個月,君逸數碼預計錄得營業收入1.8億元至2.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11.38%至54.7%;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錄得2300萬元至3100萬元,預計較去年同期增加10.12%至48.42%。
不過,雖然有著“智慧”之稱,但是從君逸數碼的發展歷程看,大部分業務主要系承接照明、弱電類工程。
此外,項目制的企業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短期重建概率低。“建設項目一般投資規模較大,建設單位在項目建成后可使用的年限相對較長,對于客戶來說在項目建設完成后在短期內重復建設該項目的可能性較低。”正如君逸數碼在上會稿中坦言的,
而且,非總承包單位客戶帶來的訂單可能屬于“一次性業務”,這就對于君逸數碼保持業績穩定造成了一定風險。
“市場最關心的是成長性與穩定性”,有業內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成長性的有無投資與否的重要前提,如果業績方面的穩定性存在較大波動,通常來說市場對于這類企業的態度也會相對謹慎。”
此外,君逸數碼的業務區域上主要以西南地區為主。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年,西南區域為君逸數碼主營業務分別貢獻了2.25億、2.31億和2.87億,分別占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76.68%、70.81%和81.18%。
未來,君逸數碼能否在保證西南區域份額不降低的情況下,開拓全國市場值得市場持續關注。《港灣商業觀察》就一次性業務問題、業務區域較為集中問題聯系君逸數碼,未獲回復。
02
行政處罰背后的吊銷往事
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就是合規,不過至少在過去三年,君逸數碼在這方面的表現仍有漏洞。
上會稿顯示,2019年12月君逸數碼參與某項目投標活動時,擬向一家公司采購產品并要求其提供資料配合相關投標活動,因該公司將其提供的部分計算機軟件登記證書名稱進行修改后未告知發行人,導致君逸數碼在項目投標文件中提供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記載的軟件名稱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登記信息不一致。最終導致2020年8月財政部對君逸數碼做出罰款10847元的行政處罰。
除此之外,上會稿中還披露君逸數碼及子公司君逸數聯還存在2項被稅務部門罰款的情形。不過由于金額較小,所以并非屬于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事實上,相信對于君逸數碼的董事長曾立軍而言,行政處罰其實并不陌生。
招股書顯示,君逸數碼的董事長曾立軍在創辦君逸數碼之前,曾于1998年至2002年就職于成都君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逸科技”)任總經理。
(圖片來源:招股書)
企業預警通顯示,君逸科技成立于1997年,曾立軍是控股股東及法定代表人。然而這家公司的狀態顯示為“吊銷”。
(圖片來源:企業預警通)
公開資料顯示,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企業法人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它屬于工商執法中的一項懲罰條款,只有企業或商鋪觸及到某些不合工商規定時,工商部才會執行吊銷營業執照。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后,應當依法進行清算。
據悉,吊銷營業執照對于法人、股東、監事、財務負責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在稅務方面會終生限制。法人名下其他公司不能參與國有企業招投。
總之,有些歷史可以放下,有些記憶不應忘記。對于君逸數碼而言,無論是一次性業務的穩定性問題,期內多次處罰背后潛藏的隱憂,還是法定代表人前控股企業的吊銷往事,都值得投資人持續留意。(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