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Z世代熱潮,近年以新零售、潮流零售等為代表的綜合零售市場發展迅速。
期間產生了不少行業佼佼者,收入逐年攀升且深受資本青睞,而在行業巨大發展下紛紛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被外界譽為“潮流零售獨角獸”的kk集團就位列其中。
不過,這一“潮流零售獨角獸”似乎并沒有外界看起來那么風光,近年kk集團加盟店不斷收縮、利潤與收入背道而馳、虧損額不斷擴大、經營性現金流也常年為負值。
在潮流零售這一藍海市場中,擁有眾多資本“加持”的kk集團緣何如此?
行業增長 kk順勢而起
資料顯示,潮流零售即以產品獨特的概念和風格、設計師兼具創意時尚的娛樂功能以及沉浸式購物體驗為特點的新零售模式。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GMV計算,潮流零售市場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由2016年的129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9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0.7%。據估計,2021年按GMV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750億元,2020年至2025年的預計復合增長率將為19.5%。
這意味著潮流零售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目前在這一市場環境下已催生出不少佼佼者,以“潮流零售獨角獸”kk集團為例, 里斯戰略定位咨詢曾將kk集團的成功主要歸結于:行業紅利期和戰術上的勤奮。
事實也正是如此,2015年零售市場掀起物超所值、價格實惠的“十元店”潮,kk集團順勢推出了生活方式kk館,主要提供國內和進口休閑食品、個人護理品及其他商品為特色并迅速擴張開店,一時之間kk館成為kk集團主要收入來源,甚至在2018年為kk集團貢獻了近99%的收入。
此后于2019年,在KK館的基礎上更新誕生了涵蓋范圍更廣的KKV,并在美妝店和潮玩集合店的風口順勢推出了THE COLORIST調色師和X11。
乘著風口kk集團擴張迅速,門店數量由2018年的80家增長至2021年上半年的640家,不到4年時間翻了8倍之多。
而規模的增長勢必帶來收入的增長,kk集團收入以驚人的速度由2018年的1.55億元增長985.81%至2021年6月末的16.83億元,并在2020年躋身“中國三大潮流零售商”。
但截至目前,kk集團仍未實現盈利,2018年至2021年6月末kk集團凈虧損0.79億元、5.15億元、20.17億元、43.97億元,同期經調整后凈虧損為0.42億元、0.77億元、1.71億元、0.38億元,
對此,kk集團表示主要為持續提升業務規模及門店網絡的投資及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平值增加所致。
曾向加盟商違規放貸
所謂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平值增加即上市過程中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過程中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增加。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kk集團自2015年成立至今歷經了7輪融資,也就是說自2016年起kk集團平均每年都會獲一輪融資,而截至目前kk集團估值達30億美元,在這些融資中以優先股方式最為普遍,此后優先股產生了增值,對于沒有退出的股東這部分屬于價值增長的部分,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入債務。
而這些融資則是支撐kk集團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原因則是kk集團特殊的加盟機制。
據了解,kk集團加盟機制為帶有股權投資的加盟機制,即與加盟商成立合資公司,并作為少數股東,在經營方面,kk集團以股東身份出現與加盟商深度綁定,在財務方面,kk集團只是合資公司少數股東,所以加盟店的整體盈利情況并不會呈現在報表,只是根據盈利情況百分比計提自身損益,這大大降低了加盟商業績對kk集團整體的影響。
截止2021年6月末,kk集團具有股權投資安排的加盟店有277家,在加盟店中的比重為78.7%,在總門店中的比例更是達43.3%。
要知道在2018年時,kk集團具有股權投資安排的加盟店還只有1家,增長如此迅速,主要是因為kk集團對加盟商的“扶持政策”,kk集團早前曾向加盟商提供無擔保并計息的貸款及預付款項,以為其相關門店的營運(包括有關門店初創、裝飾相關的開支及成本以及其他營運相關開支)提供資金。
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kk集團分別向加盟商提供貸款0.35億元、2.72億元、2.58億元,預付款項為0.45億元、0.55億元、1.39億元及3.02億元,由于違反了《貸款通則》,kk集團目前已將此項扶持政策停止。
即便擁有資本和加盟商的支持,kk集團卻仍長期處于“缺錢”的狀態,報告期內(2018年至2021年6月末)kk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遠遠低于同期負債凈額,并且同期其經營性現金流也常年凈流出的狀態,這也意味著資本在對kk集團失去信心之前,kk集團需盡快上市尋求新的融資渠道。
行業對手環伺
雖然擁有多方面的壓力,但kk集團還是“勇于”擴張,在招股書中kk集團“信誓旦旦”表示,預計將分別于截至2021年及2022年止年度增設290家及270家新零售店,據此推算,2022年kk集團平均1.5天就要開一家店。
而目前由于疫情的持續,對整個零售市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告訴氫財經,“從長期來看,我們感覺疫情會對物流供應鏈,包括未來其他一些方面產生更多的影響”,以最近比較紊亂的物流體系來看,鮑躍忠認為,未來還會對整個的供應鏈體系、生產體系產生影響,那可能對零售的影響還會比較大。
在此情況下,鮑躍忠認為“再去一天半開一家店,那就基本上是找死的節奏了,這最好企業不要犯這樣的錯誤。”
事實上,即便深知如今環境如此,kk集團也不得不去開店擴張,如今新零售市場雖然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對手眾多,停下腳步就意味著主動放棄市場。
以同行業名創優品為例,名創優品擁有眾多自有品牌,這可以保證名創優品較低的價格和穩定的供應,據了解截至去年末,名創優品品牌每月都要推出550個SKU,現存SKU超過8800個,其中絕大部分為自有品牌商品。
而kk集團為“買斷制”,其大部分品牌為第三方品牌,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其自有品牌占比僅13%左右,遠低于名創優品的比例,艾媒咨詢張毅認為自有品牌對于企業的獲利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布局或者一個運營模式,對于潮流零售張毅表示跟他們同臺競爭的,其實不僅僅是潮玩賽道里面這些品牌,還有比如說像商超,同類型的潮流店都會有一定的競爭關系。
此外,沈萌告訴氫財經買斷制可以讓KK集團獨家銷售部分潮流品,形成專有的產品優勢,但是如果買斷判斷失誤就可能給自己造成巨大的資金損失。而且買斷制要求產品必須快速上架快速銷售,否則就可能給經營現金流帶來壓力。
這意味著在潮流零售供應鏈這一塊,kk集團沒有絕對的優勢,另外還要面對大量的第三方品牌獨自開線下零售店以及買斷制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也導致kk集團在行業競爭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