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上市的“亞馬遜威脅”:公積金繳納不足經營風險凸顯
《港灣商業觀察》陸永俊
作為一本書的《子不語》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其中的內容大抵可以概括為“怪、力、亂、神”。
相對而言,作為一家企業的子不語就復雜得多了。如果一定要找幾個部分快速勾勒二次遞表的子不語對外展現出的形象,“對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依賴極大、前員工對企業薪酬考核方式在內的多重制度的非議、少繳住房公積金地方機構也需要擔責”,這些恐怕都是投資人必須了解的內容。
01 亞馬遜政策效應,有棵樹前車之鑒
近日,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子不語”)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于 主板上市,華泰國際及農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這是子不語第二次遞表,上次遞表是在2021年6月底。
成立于2011年的子不語,主要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服飾及鞋履產品銷售,同時提供包括營銷服務、IT服務、客戶服務和物流服務等服務。子不語的國內運營主體為浙江子不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子不語超過90%的產品為自主設計。截至2021年12約31日,子不語已培育200多個品牌,其中64個是爆款品牌。同時,為滿足多元化需求,子不語亦從OEM供應商處采購部分非自主設計產品。
目前,子不語已覆蓋了全球超過80%的國家及地區的終端客戶。從地區看,北美洲的收入占比最高,2019—2021年分別為63%、72.6%、86.5%,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亞洲的占比最低,對應年份分別為2.6%、3%、2.1%。
(圖片來源:招股書)
有市場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但整體外貿仍具有韌性強、潛力大的特點。在疫情對于生活生產影響逐漸減弱的背景下,部分外貿企業的經驗能力恐將接受考驗。”
事實上,對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依賴正是那把時刻懸在子不語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期內,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產生的收入分別約為13.13億元、15.06億元及20.52億元,約占子不語同期總收入的91.9%、79.3%及87.5%。其中,亞馬遜和Wish是最大貢獻者,該兩大平臺產生的總收入分別約為12.29億元、14.56億元及19.76億元,約占子不語當年總收入的86%、76.7%及84.3%。
(圖片來源:招股書)
顯而易見,那把明晃晃的劍也早已展現了威力。子不語應該早就注意到了早先亞馬遜大規模封號的事件。以有棵樹為例,有棵樹主要依托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等第三方綜合性電商平臺開展跨境業務。因為涉嫌違反亞馬遜平臺的運營規則,有棵樹部分銷售站點被封、店鋪資金被凍結。受此影響,2021年6月底,天澤信息存貨賬面余額16.43億元,較年初增加了4.18億元。對庫存商品計提跌價準備高達5.99億元。
據有棵樹母公司天澤信息(300209.SZ)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度,天澤信息預計凈虧損18億元-25億元,同比下降107-187%;預計2021年營收16億元-19億元,上年同期為50.27億元。
對于2021年的虧損,天澤信息給出了三點原因:其一,受亞馬遜平臺政策環境變化、歐美市場競爭態勢激烈等影響,公司本年度跨境電商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其二,由于跨境電商平臺政策環境不確定、行業競爭加劇,公司本年度存貨銷量不及管理層預期,存在減值風險。其三,報告期內,子公司遠江信息經營業績急劇惡化,現金流基本枯竭,人員流失日益嚴重。
或許是為了避免潛在的封店和獨立網站業務萎縮的“通殺”,子不語本次擬募資的用途之一就是“建立大型獨立網站”。招股書顯示,子不語預期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投入部分資金用于獨立網站初步開發階段的營銷解決方案,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及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分別投入部分資金用于增強獲客能力。
只是,人間之事大抵屬于說易行難。子不語自身也招股書中承認,在可預見的未來亞馬遜及Wish的銷售將繼續占公司總收入的絕大部分。遺憾的是,期內子不語現有的自營網站的貢獻額最多也不到兩成。2019年-2020年,自營網站貢獻的營收占比從7.7%提升至19.1%,但2021年又下降至11%。
另一個需要提及的數據是,子不語的負債也在期內逐年提升。2019-2021年,子不語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4%、73.2%和63.4%。不過,子不語的總負債依舊逐年攀升,2019至2021年子不語分別錄得負債4.1億元、4.7億元和6.47億元。
子不語獨立網站的建設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公司降低對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依賴呢?一旦相關平臺的規則發生改變,屆時子不語能采取何種應急措施避免對于自身業績造成影響?如果出現被“封號”、“封店”的情況,子不語能如何最大程度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呢?《港灣商業觀察》就上述問題聯系子不語,未獲回復。
“很多時候,只有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很多路只有闖才能出來,對于這些敢于嘗試的企業應該有所給他們時間。”上述市場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補充道。
02 住房公積金繳納不足,如何合規經營?
出于種種長遠或現實的理由,市場永遠不缺乏包容企業的聲音,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情況下,彼此理解的聲音是如此的積極并富有感召力。然而,或許企業的經營壓力可以理解,然而誰來包容那些連繳納住房公積金都被壓榨的員工呢?
《港灣商業觀察》發現,網上有網友對于子不語的薪酬考核方式在內的多重制度頗有非議,“普通員工拿著4K-5K的薪水”、“單雙休變成單休”、“部門主管看人下菜碟式給底薪”……
(圖片來源:互聯網)
據網友描述,以運營崗位為例,新員工負責運營銷售額為零的新店或銷售額不高的老店,一天賣出3、400件夏裝能拿到3000元提成。子不語每半年結算一次提成,期間員工離職便不發放,且早在疫情之前就將單雙休變成了單休。
“其實,無需大驚小怪。”上述市場人士繼續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有部分企業確實采取類似于半年結算的方式提成,單雙休甚至單休本身也不違法。某知名企業甚至是明年給今年的提成。”
在談及如此設計結算方式的原因是,該市場人士繼續表示,“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考量,有些企業可能存在資金運營的需求,有的企業可能認為類似的舉措能保證員工的穩定性,具體的情況需要詢問企業。”
不爭的事實是,子不語在招股書中也明確承認早先“沒有為部分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并對此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地方機構執行法律法規不一致;及相關人員并無透徹了解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因而,子不語招股書中的解釋是否可以理解為,企業沒有依法繳納員工住房公積金,執行法律法規的地方機構或也需承擔責任。
一般而言,如果員工發現企業未繳納住房公積金可以向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及各區縣管理部投訴舉報。《港灣商業觀察》注意到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一則維權案例。案例顯示,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早在2018年就對于未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企業下達《責令限期糾正非法行為決定書》,并將拒不整改的企業法人納入法院執行失信黑名單。
(圖片來源: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在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已經為所有雇員繳納了住房公積金。”子不語在招股書中表示。
其實不能排除員工自身未發現到企業未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可能,不過繳納住房公積金本身其實是企業應自覺履行的義務,與員工發不發現并無必然關聯,甚至與執法機構的關系也并不大。子不語的相關負責人員為何會如此“尸位素餐”,為何會缺乏應有的基本法律常識?這恐怕才是子不語真正需要反思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香港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監管一直走在全球市場的前列,作為市場監管者的香港交易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員工福利就是S(社會)項下的重要項目之一。
那么,對于子不語給出的員工福利,員工們有何看法呢?遺憾的是,當《港灣商業觀察》再次試圖點開知乎上的討論頁面時卻發現部分網頁已經呈現“無法打開”的字樣。
(圖片來源:知乎)
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港灣商業觀察》找到了部分回答的歷史截圖,然而并不足以拼湊出一幅相對完整的員工反饋側寫。
大浪淘沙,或許離開那些員工正是人事眼中不適合的員工,或許這也是他們“匿名非議”的原因,或許知乎的一個討論帖本身也無法代表全體的聲音。然而,在消失的討論帖背后其實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正如315晚會總導演尹文所言,“3·15晚會不是為了打擊誰,而是給一些廠家一個善意的提醒” ,無論是“語”還是“不語”,《港灣商業觀察》都將持續關注。(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