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根據國家總體安排,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于今天開市。
全國碳市場今天將正式開始交易,那么交易主體是誰?碳價格又將如何形成呢?
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主要由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三部分組成。上海是交易系統所在地,武漢是注冊登記系統和結算系統的所在地。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配額管理的是發電行業,總計2225家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也就是首批市場交易主體,他們在今年將完成第一個履約周期。
業內人士表示,合理的碳價,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決心和力度。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每噸40元人民幣左右。
碳市場是如何交易的?
那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規則又是怎樣的呢?
從交易規則來看,交易時間和股市一致,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0.01元人民幣。
具體操作來看,交易分買入和賣出,和買賣股票基本一致。碳配額買賣的申報,被交易系統接受后即刻生效,并在當日交易時間內有效,相應的資金和交易產品即被鎖定,未成交的買賣申報可以撤銷。買賣申報在交易系統成交后,交易即告成立,已買入的交易產品,當日內不得再次賣出,而賣出的資金可用于當天的交易。
據了解,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