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物企接連通過聆訊后,規模迷你的眾安智慧生活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眾安智慧生活”)也加入了上市隊伍。
據港交所披露,眾安智慧生活于6月24日遞交招股書,吹響了進軍港股的號角。除了近年的物企上市潮的推動外,眾安智慧生活挑在這個時間節點遞表或與港交所的上市新規脫不開干系。
《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港交所計劃于2022年1月1日起,將上市申請人主板盈利規定調高60%,并修訂盈利分布規定。克而瑞方面稱,此次新規出臺,意味著規模不夠大、盈利不夠穩定的小型物管將被直接攔在資本大門之外。
因而,對部分“成色不足”的小物企而言,2021年下半年恐怕是其最后的上市窗口期。
依賴關聯方
此次遞表的眾安智慧生活成立于1998年,在物管行業有著逾20年的經營經驗,公司已經從杭州的一家地方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成長為一家業務版圖主要覆蓋浙江省的綜合地區性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
截至2020年末,眾安智慧生活合共有89個合約項目,總合約建筑面積約為1380萬平方米,涵蓋12個城市及四個省份;在管項目共有73個,在管總建筑面積約為1080萬平方米。
眾安智慧生活的發展離不開關聯方的支持。截至2020年末,眾安智慧生活合計管理眾安物業品牌開發的34個物業項目,在管總建筑面積約600萬平方米,分別約占公司同期管理項目及建筑面積總數的46.6%及55.3%。
與其他物企相比,眾安智慧生活的業務也沒有什么獨特之處,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社區增值服務三項業務。
這其中,物業管理服務是公司的業務大頭。過去三年,來自該項業務的收入占總收入的平均占比達到85.7%。
2018年至2020年期間,眾安智慧生活來自物業管理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38億元、1.6億元、1.83億元,在同期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約為89.1%、88.6%及79.5%;其中來自眾安物業品牌開發物業項目的收入占物業管理服務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9%、79%、76%。
除了依賴關聯方外,眾安智慧生活的業務區域也頗為集中。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約96.3%、96.7%及95.9%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來自浙江杭州、安徽淮北及浙江寧波三城。
因而,對目前的眾安智慧生活而言,通過外拓壯大自身實力尤為重要。對此,公司在招股書中直言,“我們的目標是收購或投資六至十個左右的潛在目標,目前已就策略性收購及投資制定目標公司的標準。”
盈利水平未達新規
2018年至2020年,眾安智慧生活分別實現營收1.55億元、1.8億元、2.31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1322.4萬元、2053萬元、3653.5萬元。
從2020年42家上市物企的規模來看,眾安智慧生活在管建筑面積規模與祈福生活服務相仿,但營收水平卻遠低于后者,與宋都服務、燁星集團、興業物聯一樣“站在”行業末端。
并且,若以港交所新規來看,眾安智慧生活恐怕也并不具備上市資格。
2021年5月21日,港交所稱決定從2022年1月1日起將主板的盈利規定調高60%,并修訂盈利分布規定。新規包括主板上市申請人在三個會計年度的股東應占盈利必須符合:1、最近一個財務年度不低于3500萬港幣;2、前兩個財務年度不低于4500萬港幣(即三年累計盈利不低于8000萬港幣)。
按此來看,眾安智慧生活前兩個財年的盈利水平并未達標。此外,在目前排隊的物企中,祥生活服務、明宇商服同樣未到達要求。
因此,對上述企業而言,如果年底前不能通過聆訊,2022年1月1日后重新遞表就要受到新規的制約。克而瑞方面向記者表示,現在距離年底還有半年時間,預計下半年會有更多中小物管集中闖關,趕在年底前遞表。
克而瑞還稱,此次新規的出臺,預測會進一步助推物管行業的兼并收購,物業管理企業的分化趨勢顯現,“對于大多數還未來得及上市的小型物管而言,若想上市就必須盡力達標盈利水平,而達標盈利水平的最快方式,無疑是加大兼并收購,擴大營收規模。”